首轮中央环保督察列入地方整改方案的问题 70%已解决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刘长根28日在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第一轮督察列入地方整改方案一共2147个问题,截至目前已有接近70%的问题都比较好的得到解决。当然,我国生态环境问题都是长期积累形成的,不可能靠一两次督察就能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仍处在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阶段。所以,今后督察工作仍是问题导向,而且会更加严格,持续保持压力。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刘长根28日在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时上表示,第一轮督察列入地方整改方案一共2147个问题,截至目前已有接近70%的问题都比较好的得到解决。
会上有记者提问,从通报的典型案例情况看,感到虽然中央环保督察已历时三年且力度很大,但地方仍然我行我素,敷衍应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不是可以认为督察没有取得预期效果?有没有一些正面的案例?
刘长根表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取得显著效果,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为什么会有您的那种感觉呢?我想至少有两个方面原因:
一是一些地方在督察整改方面确实存在认识不到位、认知不到位的问题。在这里我跟大家分享一件事情。这次我们在某省开展“回头看”时,该省省委书记跟我们讲他的感受:县里检查时没有问题,认为比整改之前好多了;市里检查时,感觉有点问题,但整改效果很不错;省里检查时,感觉有些问题,还需加大整改力度;等到中央来检查时,发现还有大问题,整改确实没有达到要求,这些大问题也确实存在。省委书记这席话讲得是事实,也有一定代表性。这既反映地方确实做了不少整改工作,但是在一些问题的认识上和认知上都存在差距。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情况。
二是作为生态环保督察来说,主要是问题导向,我们查的就是问题,说的也是问题。我们作为督察人经常讲的一句话,成绩不讲跑不了,问题不讲不得了。督察不讲问题那就不叫督察了,而对于地方整改取得的成效讲得很少。由于公开的典型案例多了,可能也给大家造成地方重视不够、我行我素、消极应对整改的印象。但跟大家汇报,第一轮督察列入地方整改方案一共2147个问题,截至目前已有接近70%的问题基本都解决了,而且还解决的比较好。我说的这些问题都不是小问题,都是比较大、比较难的问题。实际上每个省份都取得了很好的整改效果,都有很多整改很好的例子。
刘长根介绍,比如,广东省茅洲河是目前珠三角污染最重的河流,督察后整治力度大,累计投入200多亿元,建成截污管网2000多公里,水质有了好转。我们2016年开展第一轮督察的时候还是臭味弥漫,今年“回头看”的时候,河堤上大量老百姓在那儿休闲,当然,水质根本改善还要有一个过程。
又如,湖北宜昌对沿长江100多家化工企业实行“关改搬转”,关停一批,改造一批,搬迁一批,转产一批,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沿江环境得到持续改观。应该说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还比如,乌鲁木齐市柴窝堡湖水面面积曾经有35平方公里,但近年来由于地下水开发,河水截流,水面面积一度降至0.2平方公里,几近消失;督察整改中,地方通过限采地下水、退耕退牧等整改措施,我们了解到,2018年12月,也就是现在,湖水面积恢复到15.2平方公里,这对当地区域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刘长根指出,所以我们讲督察包括督察整改都是有效果的,只是根据要求我们没有过多和刻意宣传成绩。当然,我国生态环境问题都是长期积累形成的,不可能靠一两次督察就能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仍处在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阶段。所以,今后督察工作仍是问题导向,而且会更加严格,持续保持压力。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钢谷网029-83623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