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人的生活从此改变!
2016年3月19日,数千位身穿工服的武钢员工参与了一场为他们量身定制的招聘会。作为“老国企”的员工,他们曾经手持“铁饭碗”,撑着中国工业的“脊梁”。而当钢铁行业由“寒冬”进入“冰冻期”,钢厂走上去产能之路,被分流的他们成为了武钢的“御寒衣”。
事实上,武钢大裁员的序幕从2015年下半年便拉开序幕。在2016年全国两会召开时,武钢现任董事长公开表示,武钢员工数量将从现有的8万减至3万。这预示着本次钢铁裁员潮已正式从中小型民企波及大国企。
1999年8月3日,武钢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武钢2005年度的财报显示,该年实现销售收入533亿元,利润71亿元,利税112亿元。然而10年之后,武钢股份称2015年度亏损68亿元左右。
自上个世纪70年代起,和国内其他国营钢铁厂一样,进入武钢工作在当地算得上是一件非常体面的事情。当时很多高中生放弃考大学的机会,只为进入武钢职业技术学校,成为一名真正的“武钢人”。
“家有武钢,心里不慌”,“武钢人”的身份在当地曾经是种骄傲。在武钢,工作制基本上都是三班倒,每天工作8小时。实际上,在钢厂一线工作,每天都在与死亡作战。
武钢提供了一切,也掌控着一切。武钢发号施令,工人们则被支配行动。图为60对武钢的新人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集体婚礼。新人们还参加了事先排练好的集体演出,1000多名亲友们共聚一堂,共庆婚礼,共迎60周年国庆的到来。
2005年1月1日,在武汉市青山区钢都花园路上,武钢一队职工在长跑中挥动火炬迎接新年的到来。
武钢作为国营企业,尤其关注员工的政治觉悟,经常举行各类“先进事迹”评比。2002年6月28日,武钢在建党81周年和“七一”表彰会上,重点表彰了一批在迎“入世”和打“国际仗”中表现出色的党组织和党员。图为武钢员工观看优秀党员事迹。
2008年,大批民营钢铁厂关闭,我国的钢铁业遭遇“寒冬”;至2015年,由于产能严重过剩的影响,钢铁行业进入“冰冻期”。同时,我国还有数以百计的钢铁厂和武钢一样正在经历“冰冻期”。这一次,武钢选择了用裁员的方式来“御寒”,工人们便成了“御寒衣”。图为一名武钢工人在车间工作。
“国企早已不是铁饭碗”,正在经历国企改革的武钢员工越来越明白这个道理。然而,面临被分流的员工,想要重新适应非国企的工作节奏,并非易事。图为2016年3月19日,参加招聘会的武钢女员工坐在一起聊天。
对于“武钢人”来说,位于武汉市青山区的钢铁厂是一代人的集体回忆。半个多世纪以来,武钢圈住了数十万人,也养活了他们。而当改革逼近时,“铁饭碗”便说没就没……图为2008年9月13日,武汉,中国武钢博物馆正式开馆,观众参观武钢博物馆的炼钢工人雕塑。
武钢以为在岗职工开招聘会的形式达到分流员工的目的,这只是中国钢铁行业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一个缩影。正如前文所述,中国还有数以百计的钢铁厂和武钢一样正面临着生死的抉择。作为一名钢铁人,离开了陪伴良久的隆隆声响,告别了那绚烂的“钢花”,心中不免有诸多的感伤,但生活总归还要继续,新的生活将从此启程,愿以后的生活如心中的“钢花”一样璀璨,心中理想如钢铁般坚毅!
责任编辑:任洪亮 029-83623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