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个中国的水泥厂面临停产,困局如何突破
从去年9月份开始,伴随着我国北方城市先后进入采暖季,控制大气污染的形势更加严峻,各地将橙色预警管控措施全面升级为红色预警级别,钢铁、焦化、水泥等重点行业实施错峰生产,大半个中国水泥厂开始进入“停产季”,同时,高排放产业限制区域不再仅仅限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长三角的一市三省、汾渭平原等区域也将整体纳入,涉及80个城市,错峰生产时间长达6个月。
同时,北京市发布的最新细颗粒物(PM2.5)来源解析研究成果显示,雾霾的主要污染源主要为移动源,工业污染占比只有12%,所以目前来看,京津冀水泥企业即使全部停产,对雾霾的影响也微不足道。
但是,水泥行业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现象——错峰停产依赖症,全国各地的错峰停产轰轰烈烈,有种变本加厉的态势,进入去年9月雾霾季再度来袭,10月1日开始北方的秋冬季错峰停产,再加上此前各区域发布的2018-2019年错峰生产计划,大半个中国的水泥厂进入了“停产季”。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水泥行业不是雾霾的始作俑者,污染物排放依旧不可小觑,当前我国的水泥年产量已经达到23亿吨规模,占世界总量的60%,每年因为人为操作因素带来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也数量庞大。2015年,全国水泥产量23.5亿吨,水泥工业PM、SO2、NO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比例分别高达15-20%、3-4%、8-10%。
生态环境部为攻坚大气污染防治,打赢蓝天保卫战,相继出台《2018-2020年节能减排达标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的通知》、《水泥工业“十三五”节能减排达标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等方案措施。
随着“节能减排”的口号愈喊愈烈,水泥行业停产的压力给众多水泥厂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已经进入平台期的水泥行业来说,供给侧改革和环保监管是当前影响我国水泥行业供需关系的重要因素。节能环保、绿色转型一定是水泥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水泥企业必须尽快做到环境成本内部化、减排指标透明化和环保理念落地化,主动践行水泥企业的社会责任,高度关注节煤、节电、节水、清洁生产、污染物减排等重点环节。
因此,要真正缓解水泥行业的停产压力,通过智能专家系统实现水泥生产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才是必由之路,而不仅仅是依靠节能减排的口号。同时,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对水泥产业的推动作用,加快行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新装备的推广应用。
首先,结合中国城乡二元化的特点,应当大力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替代燃料及工业固废处理等技术,有效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逐步改变水泥行业“两高一资”(即“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的刻板印象,确保水泥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作用。
此外,“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的研发是中国水泥工业超越世界引领世界的重要一步,近十年来,国内水泥工业随着新型干法水泥的推广,以及众多除尘、脱硝、节能技术的应用,在大幅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同时,也极大改变了水泥企业原有的社会形象。
与此同时,基于“中国智造”规划中关于建设制造业强国的发展要求,实现我国水泥生产大国向水泥生产强国的转变,行业升级必须提上日程,故而如何推动水泥行业面向更高层次发展,成为当前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国内水泥行业智能化升级势在必行。
业内人士表示:“水泥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市场环境不佳,加上节能环保压力加大,企业必须通过技术升级,提升生产经营效率,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市场竞争力。”
当然,需要看到,水泥行业智能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真正的水泥智能工厂需要满足减少人员配置,稳定生产工艺,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的要求,并实现对生产经营误差的自我调节,帮助企业以最少的人员配置,实现最高效的运营,这是一个不断升级、不断突破的过程,工业生产的智能化进程任重而道远。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钢谷网029-83623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