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引来中外企业“大合唱”
上海“外滩之窗”大屏幕正滴答倒计时,距离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正式开幕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企业商业展七大展区特装展位于10月底正式搭建完毕。进博会吉祥物大熊猫“进宝”笑迎五洲展商。
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内,1号馆服务贸易展区的联邦快递展台极具特色,3.1馆的金牛座龙门铣和4.1馆的AW189直升机也已到位,带来极高的关注度。
进博会这一平台吸引着类似的明星展品和世界知名企业纷至沓来,在其背后,是潜在的巨大经济效益。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进博会对内将为中国经济带来投资升级、贸易升级和消费升级,对外则是开展国际贸易的开放型合作平台,也将成为一个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公共产品,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大升级”激发我国经济活力
2017年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向世界宣布:将于2018年在上海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商务部预计,未来5年,中国商品进口规模预计达8万亿美元。
为何要举办这样一个博览会?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对上证报记者表示,由于进出口贸易发展不平衡,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红利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很难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不难看出,扩大进口不仅是现阶段商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也是未来加快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重要体现。此外,通过扩大进口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中国实现国际收支的大体平衡。
据海关统计,2017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为4.105万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263万亿美元,进口额为1.841万亿美元,贸易顺差为0.423万亿美元。
白明表示,看待进口不应仅仅看“花钱”的一面,更要看到进口所带来的物超所值的一面。迄今为止,中国的进口贸易主要集中在高技术产品、大宗原材料、消费品、农产品等商品大类之上。相对于进口对国内相关企业带来的压力,进口所带来的红利往往带有某种程度的间接性。对于技术引进而言,尽管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但引进先进设备无疑会加快国内相关产业装备水平的加速提升,客观上会提高自主研发的起点,缩短自主研发的路径。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主任尚玉英同样认为,进博会将为中国经济带来升级。她告诉上证报记者,进博会对进口的拉动作用非常大,预计博览会期间会产生大规模成交。这种拉动作用不仅局限于上海,进博会是一个全国性平台,对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将促进中国投资升级、贸易升级和消费升级。
“进博会作为我国扩大进口的最高平台,将为国外供货商和国内采购商搭建有效的对接渠道,降低进口面临的信息等交易成本,促进供需有效结合,对进口将产生直接的推动作用。”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室主任杨长湧认为,我国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经验表明,适时适度引入境外商品、技术和企业竞争,有利于激发民间创新活力,倒逼管理改革和政策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公共产品属性惠及全球可持续发展
一些地方贸易团深谙其中的机遇所在并为此布局。广东省商务厅相关人士介绍,主动扩大进口既是推动广东产业升级的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有力举措,更是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途径。据介绍,广东报名参加进博会的企业有6023家,其中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占比超过60%。
能感受到进博会这一平台魅力的不仅只有中国本土的企业,来自世界500强和各国的贸易团也都看好其中的机遇。
上证报记者获悉,此次进博会的2800多家参展企业全部来自中国境外,签约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到200多家。中国市场对他们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在近日举行的中外媒体吹风会上,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傅自应表示,进博会将成为世界各国展示国家形象、开展国际贸易的开放型合作平台,成为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公共产品。进博会广邀各国企业参与,来自全球的新产品、新科技、优质产品云集,无论是进口展览品的数量、还是金额,均创国内展会之最。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支持其他国家搭乘中国发展快车,同时也为各国开展贸易合作搭建了平台。
中国正在向世界展现市场更加开放的姿态。自2018年11月1日起,我国降低部分工业品等商品的最惠国税率,涉及1585个税目,约占我国税目总数的19%。
“所谓公共产品,意味着它由中国倡议举办,但面向世界各国开放,能给各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上海市委党校发展研究院副教授邹磊表示,进博会的召开将在三方面惠及全球经济,包括有助于提供积极预期、助力扩大贸易规模以及有助于促进贸易投资联动。
他解释称,与举办进博会同步,中国持续下调部分汽车、抗癌药物、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在审批、通关、检验检疫等多个进口环节进行制度创新,进一步减少流程、压缩时间,持续降低制度性成本。作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中国扩大进口将覆盖到高端制造业、先进服务业、日用消费品、优质农产品和资源性产品等各个行业领域,为各国提供了庞大、稳定、可持续的贸易需求。
而杨长湧表示,当下国际经济环境下,扩大进口有利于更有效地利用境外优质的商品、技术、服务等生产要素,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中高端供给,满足人民消费转型升级的需要,让世界分享中国发展机遇,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钢谷网029-83623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