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首次上半年收入突破千亿 投行展望股价或翻倍
房地产行业降温并未影响到房企碧桂园(2007.HK)的业绩,今年上半年公司高速增长。机构认为,业绩的增长进一步提振了市场的信心。
8月21日,碧桂园发布的中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实现合同销售额4124.9亿元,同比增长42.8%;合同销售面积438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6.1%。
销售大幅增长之下公司财务数据也较为强劲。上半年,碧桂园实现收入约1318.9亿元,同比增长69.7%;实现净利润163.2亿元,同比增长94.9%;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利润约129.4亿元,同比增长72.5%。中期股息每股18.52分。
营收和利润数据均达到上市以来上半年的峰值。碧桂园上半年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股东应占利润首次突破100亿元。
从过往数据来看,碧桂园下半年业绩均是上半年的两倍有余。这也意味着,碧桂园在下半年有望冲击一个更大的目标——全年营业收入突破3000亿元。
不过,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表示,“为了立基百年,宁可放慢一些发展速度”。
在21日的业绩发布会上,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也表示,公司将逐步进入“提质控速”新阶段。
在当前宏观环境下,碧桂园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事实上,2018年房地产行业已步入调整期,行业销售额增速将有所降低,房地产行业开始降温。有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金额6.69万亿元,同比增长13.2%。
房地产板块业绩也出现两极分化,一方面龙头企业竞争优势明显,销售规模扩张;另一方面,规模较小的房企逐渐退出市场。
房企龙头中,已披露中期业绩的万科A(000002.SZ)和保利地产(600048.SH)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91.24亿元和65.0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4.94%和15.13%。增速不及碧桂园。
碧桂园的财务状况较为稳健。上半年公司实现房地产销售现金回款约3360.2亿元,这是公司连续两年半实现正净经营性现金流。
经营性现金流指标为正,说明当期通过经营本身便可以实现盈利,不需要依赖外部融资来支撑现金流,也意味着碧桂园自身造血功能较强。Wind统计数据显示,在2017年的A股128家上市房企中报中,超过一半房企净经营性现金流都为负;而在港股上市的房企中,该比例更低。
中报披露业绩的同时,碧桂园并未回避近两个月的安全事故,并首次将“反省”作为业绩回顾及展望的重点陈述方向之一。
同日,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还发布一则公开信,信中杨国强表示,“为了立基百年,宁可放慢一些发展速度,追根溯源地全面提升公司管理水平”。
文中还提到了包括但不限于的7项具体保障安全措施。包括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杨国强本人担任委员会主任;进一步严选施工合作方;引入第三方机构介入监控工程安全和质量;完善恶劣天气之下的安全风险管控方案等。
碧桂园还首次提出,以“零伤亡”作为企业追求的长期目标。
主动放缓增长速度的碧桂园未来将如何表现?
土地储备数据是房地产企业未来业绩的保障。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碧桂园拥有土地储备建筑面积约3.64亿平方米,已签约或已摘牌的中国内地项目总数1991个。在控速之下,这些足以保障公司未来几年的正常运转。
与此同时,房地产业务占比超九成的碧桂园正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首先,作为房地产主业的补充,碧桂园正发展长租业务及科技小镇业务。
碧桂园已成立长租事业部,并在一、二线城市筹备项目。期内,在建房间数已超过2.1万间,已获取项目的总房间数已超过2.4万间。截至上半年末,科技小镇业务也已有24个落地项目。
其次,碧桂园今年7月宣布跨界进入机器人领域。在发布会上,碧桂园披露了相关规划。芯片、机器人餐厅、智能工厂等均是公司目前在研项目。规划中还包括建筑机器人、装修机器人。
“机器人在集团的现有业务中有多种应用场景,比如建筑机器人、装修机器人或将可用于集团房地产项目。”莫斌还称,公司计划在广东顺德建设机器人谷,引入机器人领域的专家学者,并将格外注重智能技术开发。
基于较好的业绩增长,机构对碧桂园对后市表示看好。
摩根大通表示,碧桂园上半年核心盈利同比增速高于该行原预期49%,并预计可提振市场因近期建筑事故,对其执行力所失去的部分信心。
德银表示,目前地产行业估值处在历史低位,看好具有强执行力(尤其在三四线城市),并有着多元化土储分布的公司。
高盛报告认为,碧桂园中期业绩符预期,并重申“买入”评级,目标价25.5港元。这一目标价与碧桂园最新收盘价还有一倍以上的空间。摩根士丹利也给出了19.2港元的目标价,评级“增持”。
碧桂园21日股价震荡上升,并于午盘业绩披露后出现一波拉升。全日大涨7.94%,收于12.24港元。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钢谷网029-83623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