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季GDP超预期增长6.4% 业内人士如何解读?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三公布,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4%,高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6.3%;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预期同比增长8.5%,创下2014年7月以来最高水准;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8.7%,亦高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8.4%,创2018年9月以来最高水平。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3%,和路透调查中值一致,其中民间投资同比增长6.4%;一季度GDP环比增长1.4%,一季度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61.3%,消费支出贡献率65.1%。
分析人士表示,一季度数据显示,得益于较大力度的逆周期政策,中国经济已初步企稳,但可持续性尚待观察。以下为分析师评论摘要。
☆国泰君安宏观团队花长春等:
一季度GDP与我们预期一致,但高于市场预期,再次验证我们的观点——经济最糟糕时刻已经过去,1-2月份是经济的底,投资和消费较为强劲,对冲了贸易增速下滑带来的压力。
展望后续,当前宽信用发力快于预期、经济增速也企稳,预计央行年内无需降息,我们对于降准次数的预期也由3-4次下调至1-2次,今天央行对MLF到期续作,短期内无降准可能。
☆海通证券(600837)宏观分析师姜超、于博:
一季度经济开局平稳,主要得益于3月工业生产大幅回升。一方面,3月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均现改善,带动工业生产走强;另一方面,春节错位导致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也导致3月工业增速异常高企。
展望未来,基建投资或将持续发力,消费也有望边际改善,但民间投资、制造业投资增速仍在下滑,而地产投资仍面临较大下行风险。经济出现企稳信号,但尚难言见底,二季度仍有下行压力。
☆长江证券(000783)宏观分析师赵伟:
一季度数据显示,短期经济的韧性,更多来自于“财政前移”带来的支持;经济本身,内生增长动能的修复尚不明显。今年一季度,财政支出同比增长15.0%,创2017年下半年以来新高,支出节奏高出历史同期水平超过5个百分点,重点投向交通运输等基建类领域。财政加快发力下,基建投资配套资金明显上升,带动一季度社融超预期大增,对经济形成一定支持。
但考虑到名义GDP回落、减税规模扩大等影响,上半年“财政前移”,可能对下半年财政发力空间产生影响。伴随CPI通胀压力的逐渐显现,还需密切关注未来政策空间可能受到的压制。
☆中泰国际研究部宏观策略分析师徐博:
一季度内外部主要宏观数据呈现较全面的企稳复苏迹象,虽然中国主题境内外股票市场估值修复行程过半,宏观政策将调整为保持战略定力和政策协调,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的概率在下降,但财政政策积极效应将逐步显现,二季度基本面改善的预期将进一步增强,中国主题境内外股票市场短期盘整窗口可能较短、行业轮动增强,估值修复仍相对落后周期股和具备科技创新属性的成长股对机构资金的吸引力相对较强。
从具体数据来看,中国经济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和增长点集中于高技术相关领域。一是第二产业中,高技术产业占比提高,一季度移动通信基站、城市轨道车辆、新能源企业、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增速分别达到153.7%、54.1%、48.2%和18.2%。二是第三产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扩张和投资增速绝对及相对提速特征明确,相关领域一季度产值增长21.2%。三是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明显较快,一季度同比增长19.3%,比全部投资快13%个百分点。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
一季度经济可以说是开局良好,初步扭转了去年年底以来市场过度悲观的心理预期,体现了十足的韧性和稳定性,为下一步经济发展和实现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打下了较好的基础。短期经济企稳主要得益于较大力度的逆周期调节措施。
展望未来,客观来看,尽管三大需求都有所初步企稳,但这是靠政策刺激支撑的企稳,靠天量信贷宽松支撑的企稳,而不是由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支撑的企稳,其可持续性尚待进一步观察,未来也不排除会出现一定的反复。2019年实现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和六稳态势仍面临较大压力和较多挑战,仍然要重视众多不确定性给经济运行带来的下行压力。
下一阶段要巩固经济企稳这一成果,需要着重把握两大方面:一是仍需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把握好逆周期调节的力度,管好货币供应的总闸门,防止经济主体过度加杠杆,防止资产价格上升过快;二是抓住经济企稳的有利时机,加快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注重提质增效,加快培育强大的国内市场,逐步淡化对于经济增速的过度关注,避免重走大水漫灌和过度刺激的老路。
☆交通银行(601328)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
跟去年上半年完全相反的情况,去年政策对经济是一个抑制作用,今年是明显的支撑作用。内外部合力使一季度经济表现超预期。
政策已经在起效果了,短期来看继续加力宽松的可能性不大、必要性也不强。当然也不会马上收紧,毕竟经济刚刚出现复苏的苗头、有一个企稳的态势,如果政策过早过快收紧的话,肯定不利于经济的企稳复苏。
央行例会重提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预计未来货币政策会进入一个观察期或者平静期,“让子弹再飞一会儿”。现在市场主要担心通胀特别是猪周期的影响,但食品价格推动的通胀不应该成为货币政策关注的重点,核心通胀还是很平稳的。另外今年资本市场核心任务是推出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要维持市场平稳健康的态势。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降低实际利率水平”和“降低贷款成本”仍然“在路上”。在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没有出现明显缓解之前,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的可能性不大。
今年积极财政政策发力进度提前,一季度地方专项债券的发行规模明显超出往年进度,减税降费也加快落地,政策效果已经开始显现,预计后续政府可能会在财政支出进度和地方专项债券的发行规模和节奏上有所把控。
☆西南证券(600369)宏观团队杨业伟、张伟:
经济企稳已确认,等待政策回撤期。随着去年末以来宽松政策不断加码,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已经呈现出企稳态势,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减轻。但另一方面,政策无意推动经济获得过高增速,随着经济企稳,财政、货币等政策均可能出现回撤。
一季度财政政策透支了未来几个季度空间。而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要求社融要与名义GDP大体一致。一季度名义GDP为7.8%,显著低于同期社融10.7%的水平。因而未来货币政策也存在回撤可能。今日央行减量续作MLF,而是通过短期逆回购投放资金,就是央行进行政策调整的信号。短期内央行不大可能降准,同时,短端利率的季节波动也有可能加大。这将带来短期内债市和对流动性依赖较高的权益市场的调整风险。
☆上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胡月晓:
一季度经济增速与上季度持平,并没有意外表现,通常经济开始走出底部初期表现都很犹豫,有时还会有波动,但2019年中国经济开启走出底部之旅是比较确定的。作为经济第一增长动力的投资,3月份延续了回升态势,印证投资是经济增长第一动力,投资见底回升意味着未来经济前景的稳中偏升格局。
我认为2018年是中国经济的转折之年,持续六年的“底部徘徊”阶段临近尾声,经济增速2019年将呈现明确的回升格局,未来经济中期(3-5年)前景是--经济增速将呈现稳中偏升态势。
工业的超市场预期回升,体现了经济短期回暖的态势,受货币边际放松的影响,企业经营快速回暖。
未来“双降”仍会出现。当“去杠杆”阶段过去后,货币边际放松就在事实上已呈现;下一阶段的“供给侧改革”重心--“降成本”,正在到来中,融资成本偏高作为经济活动中的客观事实,自然就进入了政策视野,“降息”也就成了未来必不可缺的政策选项,因此未来货币环境的改善仍将持续。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钢谷网029-83623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