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秀入画来 ——铜川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初显成效
6月21日,看到一二三道沟废弃矿山综合整治点内5平方公里的矿山逐渐披上绿装,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副镇长王奔峰心里敞亮多了。
1年前,他带人来此实地勘查时,满地都是废弃矿渣,汽车无法通行,行人进出困难,放眼望去,目之所及要么山体大片岩石裸露,要么矿坑深达70多米,与沟口外树木呈现的绿色不同,这里呈现出的是裸露山体的白色。
如今,原来的矿渣被用来填充废弃的矿坑,清理出的道路畅行无阻,岩石裸露的矿山有的正在进行植被恢复,有的已经长出过膝高的小草。绿,正重新回到座座山头。
这得益于铜川市实施的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作为陕西省黄土高原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片区之一,这一次,铜川市不仅要让矿山复绿、河道成景、土地增产,还要通过生态修复还百姓一个秀美铜川。
生态修复不再“单打一”
地处渭北旱塬的铜川市,系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矿产资源丰富。半个世纪以来,煤炭、水泥、铝冶炼等产业发展为铜川带来经济活力的同时,也让铜川付出了巨大的生态代价:废弃煤矿满目疮痍,石灰石矿山山体裸露,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因污染严重,缺林少绿,铜川市一度被称为“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
尽管在此之前,铜川市也有过对矿山、河道等的修复治理。不过这一次明显不同。
“一二三道沟沟口属于王益区,沟内属于耀州区,在以前,肯定是各管各,如今由耀州区全权负责项目实施。”王奔峰分管一二三道沟废弃矿山综合整治项目,对整个工程都很熟悉,“除了打破行政区划,这次我们不再是修水的只管水,治山的只管山,而是山上山下、河堤内外统筹实施。比如矿山治理也要考虑排水、道路等问题,每座山都修有排水渠,两山之间必修泥沙沉淀池,为的就是避免暴雨导致泥沙俱下的情况发生。”
以系统思维、整体思维实施生态修复是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的核心理念所在。
2016年9月30日,财政部、原国土资源部、原环保部颁发了《关于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要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包括实施矿山环境治理修复、推进土地整治与污染修复、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内容。
当年12月24日,我省参加了上述三部委组织的评审,经过专家评审及国务院审定,最终陕西、河北、江西、甘肃四省被纳入全国第一批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范围。陕西重点开展黄土高原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其中北部片区以延河流域为骨架,实施延河流域水土流失和长城沿线荒漠化治理,涉及延安市6个区县;南部片区以石川河流域为骨架,主要解决石川河水资源短缺问题及综合治理废弃矿产地,涉及铜川市4个区县和富平县。
2017年1月6日,财政部正式下达我省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工程基础奖补资金20亿元。至此,铜川市包括一二三道沟废弃矿山综合整治点在内的诸多项目,终于迎来了一次全方位统筹实施的生态修复。
项目统筹治理更出新
此次开展的生态修复试点工程,明确了需坚持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观和生命观理念。为此,铜川市进行了全新调整,打破部门界限,以流域为骨架,实施综合治理。
铜川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的全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在市财政局设立正县级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市各区县及市级有关部门也成立了山水林田湖项目推进机构,为试点的顺利进行提供组织保障。
同时,针对水资源严重短缺,河流生态基流不足;矿产开发造成生态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仍然较重等一系列问题,铜川市编制了黄土高原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计划3年内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17个,包括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区域生态修复、农田生态功能提升、水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废弃矿山综合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及能力建设六大工程。
6月21日,记者在铜川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展馆内了解到,铜川市依据区域地形地貌特征划分了7个治理片区,每个区域都有多项生态工程同步推进,矿山治理会考虑土地整治,河道治理会考虑景观建设等。
“以铜川境内的沮河、漆河、赵氏河为基准,将生态修复区域划分为7个整治片区,做一份规划,统筹实施,最大的好处就是避免了资源的重复也避免了部门衔接留有空白。”参与我省以及铜川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规划编制工作的中国社科院博士吴涛说。
对于需要后期维护的河道项目,铜川市引入PPP模式,既解决了当下建设资金短缺难题,又有专业的团队负责长期运维事宜。
去年,全市实施的18个子项目中有7个采用PPP模式,占项目总数的39%。“我们设置了全生命周期的绩效考核办法,并将其与付费挂钩,此举有助于提升第三方长期运营维护的质量。”铜川市山水林田湖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鲁宁说。
今年6月底,自然资源部来陕视察时,调研完铜川的这一做法后,给予充分肯定。
生态打底的发展更持久
6月22日,位于王益区的王家河流域综合整治点,近5万平方米景观水面波光粼粼。河堤两岸绿草如茵,形态各异的景观石点缀其中,让这里颇具江南水乡的园林之美。
此前,因为城郊排污口直排河道,加上水量季节性不足,周边山洪沟道泥沙入河,王家河一度浑浊不堪,城区不少河段更是浅滩裸露。去年,铜川市投资1.82亿元,打造绿地公园、河流绿化带,种植适宜的水生植物等,让这里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成为现实。
包括王家河在内的整个铜川市,沮河、漆河、赵氏河出境断面水质均有了较大改善,全市湿地面积同比增加了近5000亩。
实施生态修复1年多来,铜川市发生改变的不只是水生态。通过林草植被恢复与林草地改良工程和水源地保护工程等,铜川市新增水土流失保持面积455.4平方公里,形成每年295万立方米的雨洪调剂能力,与3年总体目标相比分别完成了近48.1%和34.9%。
还百姓碧水蓝天、鱼翔浅底的美景,只是铜川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的目的之一。未来,铜川打算借助生态修复,促进产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是站在更高层次上对重构人与自然和谐状态的深邃思考。铜川正在积极谋划转型发展,以生态打底,转型才更持久。”铜川市山水林田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财政局局长杨磊说。“山水林田湖+景观提升+产业投资”的发展模式,或许正是铜川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之一。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钢谷网029-83623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