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企将开启新一轮大规模重组
“当前钢铁行业面临新的发展形势,供需矛盾从严重过剩转入了相对平衡。”近日,全联冶金商会常务副秘书长王连忠表示,中国钢铁产能利用率从2015年的70%提高到目前的80%,进入了基本合理的区间。
王连忠透露,钢铁企业将迎来大规模的重组计划。许多民营企业在积极寻找机会,开始重组和已经取得重大进展的企业,占民营企业的比例总数超过1/3。同时,有明显的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迹象。
全行业盈利水平大幅提升
2017年钢企利润大幅增长。数据显示,民营钢铁企业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和利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人均年产钢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400多吨;吨钢人工成本比行业平均水平低200元左右;民营企业销售利润率6.32%,比2016年的2.7%高出3.62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平均吨钢利润430元,比2016年的94元提高336元。
具体来看,沙钢集团实现利润192亿;宝武钢铁业绩预告显示,2017年净利润至少将达到190.66亿,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101亿-108亿,同比增幅113%-121%;韶钢松山年报显示,2017年总营收为260.38亿,同比增长86.35%,净利润为25.17亿,同比增长23.81倍,创下自1997年上市以来的最高水平。
相关人士表示,2016、2017年去产能达到1.15亿吨,钢铁产能利用率基本达到80%,产能过剩局面明显改善。尤其是出清“地条钢”直接拉动钢铁市场价格。螺纹钢价格从6月份的3460元/吨,一路上涨至4980元/吨。
取缔“地条钢”的效果进一步显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得到抑制。民营企业中的重点企业粗钢产量2.99亿吨,同比增长7.45%;钢材产量2.9亿吨,同比增长7.96%。其他小企业粗钢产量1.71亿吨,同比增长1.26%;钢材产量4.14亿吨,减少2811万吨,同比下降6.36%。
王连忠说,产量向优势企业集中是可喜现象,说明生产条件好、钢铁产品质量高的企业,增长速度高于那些生产条件相对较低、产品质量不高的钢铁企业,也就是改变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重点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
“2018年是钢铁去产能的深化之年,巩固去产能成效的关键在于把住新增产能这一关。”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巡视员骆铁军表示,2017年,中钢协会员企业累计盈利1773.3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13.57%。钢企利润的改善为新增产能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存在已化解的过剩产能复产、甚至“地条钢”死灰复燃的可能。
骆铁军说,通过前两年去产能攻坚,钢铁去产能任务“大头”已经落地。目前我国钢铁行业已从过去产能严重过剩,向部分地区产能过大、钢铁产能集中度低、环境能耗难以承受三方面问题转化。
在过去的两年中,我国累计去除钢铁产能超过1.2亿吨,占“十三五”整体计划上限目标的80%。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再退出钢铁产能3000万吨左右。
2018年我国重点区域去产能压力依然不减。在此背景下,防止“地条钢”死灰复燃是下一阶段任务重点。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冶金建材处副处长水恒勇近日透露,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和已化解的过剩产能复产的专项大检查,将由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牵头在5月至6月组织开展。
水恒勇透露,专项大检查的重点是“地条钢”易发高发的重点省(区、市)。此外,对于产能置换中严禁新增产能也将是检查的重点。
企业整合重组向纵深推进
“目前企业跨区域、跨所有制整合趋势明显。”王连忠表示,企业重组开始成为潮流,许多民营企业积极寻找机会,开始重组和已经取得重大进展的企业,占民营企业的比例总数超过1/3。例如,江西方大集团重组西宁特钢;沙钢参与东北特钢的重组,发挥了国有和民营两种企业制度的优势;建龙集团开展了资源优化为核心的重组整合,整合原海鑫钢铁、北满特钢。
事实上,2017年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进一步回升:粗钢产量排名前四家的企业合计产量占全国比重为21.9%,较2016年回升0.2个百分点;排名前十家企业合计产量占全国比重为36.9%,较2016年回升1个百分点。
“钢铁企业兼并重组还在深入发展。”王连忠表示,以实现2025年钢铁产业集中度达到60%为目标,正在筹划更大规模重组。如河北省计划以迁安、丰南、武安地方钢铁集团为支撑,通过联合重组形成三家具有区域市场主导能力的以民营钢企为主的大型钢铁集团;山西省也拟通过兼并整合,从27家钢铁企业降至10家。
山西省发文指出,鼓励优势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兼并重组力度,推动钢铁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积极推动太钢集团按照合理布局、优势互补的原则,实施不锈钢产业兼并重组,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和世界一流大型企业集团。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数据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市场操作建议,“钢谷网”对使用该内容取代客户自身决策与判断导致的后果不负有责任。本文来源于钢谷网,版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