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谷网旗下资讯平台,专业、有料

从钢铁工人变身快车司机

发布时间:2016-12-19 09:16:24来源:​工人日报编辑: yanyingying
内容简介:​望着三个冒白烟的高炉,刘明说,那就是武钢。开车行驶在武汉三环线上,这曾是刘明每天回家的必经路,而武钢曾是他毫无悬念的退休之地。如今,已经从武钢分流出来的刘明,将自己剩下的职业生涯交给了滴滴。

望着三个冒白烟的高炉,刘明说,那就是武钢。开车行驶在武汉三环线上,这曾是刘明每天回家的必经路,而武钢曾是他毫无悬念的退休之地。如今,已经从武钢分流出来的刘明,将自己剩下的职业生涯交给了滴滴。

12月13日,滴滴出行在武汉发布的大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平均每月有超过十万名司机通过滴滴出行平台创收。除去车损、油耗等各种成本,武汉地区滴滴车司机一年共赚了20亿元。数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滴滴平台上注册的武汉车主中有超过7000人来自武钢,其中三成是武钢人员结构优化分流出的职工。

收入基本能赶上分流之前

在今年的武钢人员优化调整中,原武钢矿业公司教师刘明体味到了命运变迁的复杂滋味。几番努力,他应聘到武汉青山区公安分局做辅警,收入一下子降了好多。

在武钢时,基本工资+奖金+福利,刘明每个月能有四五千元的收入,这在武汉算是中等收入水平。但转岗后,他的收入大不如前。“女儿正在读大一,还没有收入来源,处处都是用钱的地方。”

刘明的新工作不算很忙,工作一天休息一天,每周有一半的空闲时间,思来想去,那就再找份兼职吧。刘明转岗时,滴滴等网约车已经开始在武汉兴起,坐快车、专车外出或上下班渐渐成了流行的生活方式。于是,刘明贷款买了辆汽车,做起了快车司机。“目前已经接了几百单,月收入基本能赶上武钢效益好的时候。”刘明计划,未来三年内,用跑滴滴快车的收入偿还银行每年3万元的贷款。

发不了财但解决了吃饭问题

与40岁的刘明相比,一些更大龄的老职工分流之路更加艰难。捧了40年的“铁饭碗”一夕不保,这让杨昌顺无所适从。“我还有我哥哥、姐姐,都是年轻的时候就进武钢了。这40年都待在焦化厂里做设备维护,没什么其他技能。”

杨昌顺的同事,有的做了协警,有的当了保安,还有人干起了生猪养殖。杨昌顺被介绍了一份送菜的工作。“就是把菜送到各个地方去,早上四点多出发,晚上六点多回家。”但这种工作对杨昌顺来说,有些吃不消。

在侄子的介绍下,今年初,杨昌顺完成了从“武钢职工”向“快车司机”的角色转变。尽管仍然留恋武钢的岁月,但“想开了”的杨昌顺并无太多抱怨:“做网约车,时间比较自由。很多时候,我身体不好就歇着。目前一个月也能挣3000多元,发不了财,但是解决了吃饭问题。”

大多数职工都开过网约车

2015年被认为是全国钢铁行业效益最差的一年,整个行业都遭遇了真正的“严冬”,近50万钢铁职工面临分流。武钢所在地和武钢职工聚集的武汉青山区,同样感受到了分流的压力与焦虑。

周清华的海纳威骏租赁公司成立两年多,是武汉第一家与滴滴签约的公司。周清华曾是武钢职工,他的公司从青山起家,吸纳了很多青山人做司机,其中有不少曾是武钢的工人。“在青山,家里有车的武钢人大都有做网约车司机的经历。”周清华说,“即便有了大数据手段,到底有多少从武钢走出来的滴滴司机,也没办法进行确切的统计。”但周清华估计,数量在1万人左右。

从钢铁工人转行成为专车司机,已成为职业流转的常态。据此前滴滴出行发布的《移动出行支持重点去产能省份下岗再就业报告》,截至2016年5月底,滴滴为国家去产能计划中的17个重点去产能省份提供了388.6万个就业机会,占这些省份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的7.8%。其中,21.9万人来自钢铁行业。

网约车还能开多久?

“不过,网约车的工作也有风险。”自从开上网约车后,杨昌顺一直担心被“抓车”,“以前是不合法,总害怕被罚被扣车。如今合法了,但心依然悬着。”

截至今年4月,网约车平台“滴滴出行”报告显示,该平台已为1330多万名司机提供了就业机会。不过,年近60的刘强如今也难掩迷茫:“网约车和出租车以后会怎么发展呢?”

日前,武汉市有关部门表示,该市网约车新规即将出台。实际上,武汉的网约车细则在公开征求意见之初,就一直争议不断。在对司机、车辆准入提出严格要求的同时,其网约车轴距标准与北京上海“看齐”。另外“不少于4个安全气囊”的规定,也属武汉独有。

准入细则的高标准、高门槛让武汉汽车租赁行业近50家网约车公司诧异,也让刘明感到迷茫:“谁能知道网约车还能开多久?”但刘明也已打定主意,要把这份兼职继续做下去。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除周清华外均为化名)

QQ图片20160913101852.jpg

声明:该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布谷资讯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