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谷网旗下资讯平台,专业、有料

民营企业走出去遇融资难题 政策支持打破疑虑

发布时间:2015-11-10 15:44:09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编辑:
内容简介:“一带一路”项目金融支持 国企民企一视同仁

 

“一带一路”项目金融支持 国企民企一视同仁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已有两年,官方的愿景与行动文件也已出台半年多,已经进入推进实施阶段。在新的全方位开放格局下,作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主体,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成为热议话题。

 

据商务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2014年我国共实现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160亿美元,同比增长15.5%,全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与同期我国吸引外资规模仅差35.6亿美元。在中国吸引投资增速降低,而对外投资以两位数增长的态势下,有分析认为中国将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关系到“十三五”规划建议所说的中国如何参与全球竞争以及如何参与全球经济治理问题。具体到各个企业,面对的则是风险与收益的平衡问题,而国企和民企各有各的问题。

 

国企走出去的挑战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力是国企,尤其是实力雄厚的大型央企。

 

在“一带一路”沿线,也是国有企业先走出去,因为“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港口、通讯等领域。这些项目投资大、工程量大、周期长、风险也较大,因此门槛较高,一般实力不强的民营企业难以承担。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时提出“五通”原则,其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成为推进“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要实现互联互通,其具体的着力点就是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其中不乏国企的身影,比如中巴经济走廊上最重要的一个项目瓜达尔港建设,就是由中交建集团下属公司负责。

 

这些国企在海外的项目并非一帆风顺。同样是中交建集团下属公司建设的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就因斯里兰卡政府换届,新一届政府出于种种原因考虑,暂时叫停这个项目。

 

“新一轮的走出去有三大挑战和风险,第一是政治风险,第二是社会风险,第三是商务风险。”中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中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洪波在近日于北京举办的“丝路论坛:一带一路与共同体建设”上表示,投资主体多元化、国际化、属地化,抗政治风险的能力就会加大,这是一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

 

不过,在中国国企走出去时,承担各种风险之后,如何取得更多收益也是一个问题。在“一带一路”沿线,民族、宗教、文化、经济、社会等差异较大,地缘政治错综复杂,有些市场虽然中国企业走进去了,但是难以接触到市场的核心。

 

中国电信国际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邓小锋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国电信虽然已经走进了很多国家和地区,但是在核心的业务电信运营上很难取得突破。发达国家电信运营放开,但是对中国有另一套标准,发展中国家大多都不放开这部分市场,因为涉及国家利益。

 

融资支持不分国企民企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除了华为这样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之外,中小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也存在较大困难。

 

中小民营企业资金实力不足,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较弱,如何获得资金支持,如何在搭乘“一带一路”顺风车的时候尽量减少风险,也成为走出去所面临的难题。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在国外如何落地也是一个问题。大型国企有政府背景,有政府间协议的担保,更有资金实力在国外落地。中小民营企业则需要考虑运营成本,跨境产业园为这些企业落脚提供了较好的选择。

 

但是产业园的建设与运营也需要大量的投入,如果没有双方政府支持,中小企业也难以承受起建设成本。于是中小企业抱团走出去成为降低成本与风险的一条路子,如在印尼,中民投与数十家中国民营公司合作共建产业园。

 

民营企业走出去还存在融资难题。

 

“对于国企、民企我们一视同仁,只要符合条件都会给予融资支持。”丝路基金副总经理司欣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民营企业要是有成熟的项目也会支持。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特邀顾问、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表示,在“一带一路”项目上的金融支持,不分国企、民企。杨凯生说,此前工商银行还曾带着一些民营企业去国外考察项目,这足以表明在民营企业走出去方面金融机构的态度。


声明:该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布谷资讯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