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祭出外汇风险准备金意味着什么?
上周央行发布通知,自8月6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该消息公布后,离岸人民币汇率出现瞬间近500点的拉升。尽管随后有所回落,但是短期人民币贬值压力显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
对于国内投资者,尤其是外汇投资者,本次央行的操作究竟意味着什么?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外汇风险准备金并非完全的新事物。2015年811二次汇改后,人民币不断面临持续的贬值压力。为了抑制人民币贬值预期,当年8月31日央行印发273号文,当年10月15日起对金融机构远期售汇业务收取20%的外汇风险准备金。
而在2017年9月,在美元指数走弱、人民币持续连续升值三个季度后,央行印发207号文,将20%的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调为0。这次是重新收取,作为最近一个季度人民币持续贬值的应对举措之一。
很显然,外汇风险准备金更像是调控人民币预期的一种强力工具。
汇众资讯:央行祭出外汇风险准备金意味着什么?
如果从市场走势来看,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的变化很难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改变市场走势。以2015年为例,央行放出这一大招之后,人民币虽然出现了连续的快速回落,但是事实上,到2017年初美元见顶之后,人民币才持续走强。
而反过来,下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在17年一度推升了美元兑人民币,但是很快又重归之前的主要趋势之中。因此,有理由相信,除非美元指数本身出现显著变化,否则本次政策很难对外汇市场造成趋势逆转的作用。
事实上,应对人民币贬值问题,中国央行有两种干预手段。一种是直接消耗外储,抛出美元买入人民币。这种手段和传统意义上的央行干预别无二致,差异可能只是在外汇储备的规模上各有不同。央行来说,消耗外储是有限度的,在制度层面做出调整,中长期来看,可能会延缓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但相比于消耗外储,制度调整的短期成本可能更低。
另一种则是在制度层面做出调整,提高做空人民币的成本。这也是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的实际意义。从2015年当时的经验看,征收外汇风险准备金,对于遏制远期售汇业务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开始征收的10月,当月银行代客远期售汇签约额只有53亿美元,相比于8月份的高点下降了93%。
因此,我们认为,本次重新收取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更为重要的在于信号意义。这是央行向市场传递了一个比较明确的信号:之前的贬值,可能是央行默认或者允许的,目的是为了对冲中美贸易战所带来的压力和风险。但随着汇率的变化,进入到6.9-7.0这一关键区域之后,央行的行动和干预可能会日渐频繁。
对于所有的市场参与者而言,7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整数关口,而且对于心理参考也有较大的意义。一旦7失守,很有可能被市场解读为中国央行已经对人民币汇率失去控制。这将导致人民币出现无序加速的贬值,这显然是央行和更高决策层所不能允许发生的事件。
我们预计,未来人民币宽幅波动的频次将加大。市场做空人民币虽然还是主要趋势,但是在关键点位上央行的动作会更为强势。后续不排除会有更进一步的措施出台,来维护汇率稳定。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钢谷网029-83623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