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谷电商旗下资讯平台,专业、有料
钢谷网   |   托我运   |   布谷云仓   |   布谷贷   |   业务GO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河北怎样迎接钢结构建筑发展春天

发布时间:2018-04-13 09:17:42来源:河北日报编辑: zhuxuhan
内容简介:河北怎样迎接钢结构建筑发展春天

日前,在石家庄举办的全国钢结构住宅发展高峰论坛上,专家一致认为,河北省化解钢铁过剩产能、钢铁企业转型升级,给钢结构建筑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钢结构建筑在河北大有可为。

当前,钢结构建筑发展正进入全面提速阶段。随着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和配套产业链的逐步完善,钢结构作为装配式建筑的重要体系,将有更广泛的应用和广阔发展前景。

那么,我省钢结构建筑发展情况如何?我省钢铁企业能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其中,开辟企业转型升级新空间?

钢结构建筑为钢铁过剩产能打开了新的消化渠道

没有林立的脚手架,看不到轰鸣的搅拌机、切割机,更没有成堆的钢筋水泥等材料……近日,在望都县名都一品项目现场,一期两栋近2万平方米的钢结构住宅楼拔地而起。

“从外表看,这两栋楼和传统混凝土建筑没有区别,但实际上它们的梁、柱和抗侧力钢构件全部在车间生产加工完成,再运到现场直接拼装而成。”项目施工方、河北钢山杭萧钢结构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宗发介绍。

相比传统混凝土建筑,钢结构建筑具有“轻、快、好、省”等优点,其自重减轻40%,施工效率提高4倍,建设周期缩短1/3,施工现场垃圾减少80%,得房率增加5%以上,是绿色建筑的主要代表。

不仅如此,钢结构建筑还具有“吃钢咽铁”的功能。黄宗发介绍,名都一品二期还将建设5栋钢结构楼,整个项目加起来将使用钢构件超过2万件,预计消耗钢材6000多吨。

“按照目前的设计规范,传统建筑每平方米用钢量一般在35公斤至60公斤,而钢结构建筑则达到60公斤到110公斤。可见,大力推广钢结构建筑,不仅可以推进建筑产业化,还有助于扩大钢材需求,为钢铁过剩产能打开新的消化渠道。”省墙材革新和建筑节能管理办公室主任郁达飞说。

这也成为我省大力推广钢结构建筑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6年6月,省政府专门印发《加快推进钢结构建筑发展方案》。提出在大跨度工业厂房、仓储设施中全力推广钢结构,在适宜的市政基础设施中优先采用钢结构,在公共建筑中大力推广钢结构,在住宅建设中积极稳妥地推进钢结构应用,促进钢铁产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转型升级。

去年5月,我省出台《河北省装配式建筑“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结合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钢结构建筑作为建造方式创新的主攻方向。到2020年,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20%以上,其中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不低于10%。

钢企借助发展钢结构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尽管投产仅半年多,但张家口河钢宣钢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的钢结构业务已广泛应用于厂房修建、美丽乡村建设、棚户区改造等多个领域,合同签约额达5800万元,用钢量1万多吨。

和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钢结构企业,是河钢宣钢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步。“河钢宣钢有去产能和发展非钢产业的迫切需求,同时又具备人员、土地、资金等方面的优势,而杭萧钢构在钢结构建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亟须拓展品牌,两者牵手可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张家口河钢宣钢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伍说。

“2017年,是公司近十年来经营效益最好的一年。”刘伍介绍,通过发展钢结构建筑等非钢产业,河钢宣钢低端产能明显降低,高附加值的高端产能比例大幅增加,不仅产品结构得到了优化提升,而且打开了企业转型新天地。

近年来,把进军钢结构建筑领域作为企业转型升级重要方向的钢铁企业,在我省不止河钢宣钢一家。

津西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全国最大型钢生产基地的优势,建立了津西钢结构研发中心,探索钢结构体系、板墙体系、节能环保材料等核心技术,设计、研发、生产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绿色钢结构建筑产品,企业产业链得到很大延伸。

去年6月,由河钢集团、中建钢构有限公司、河北建投集团合作组建的河钢中建钢结构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河钢集团联手国内最大的钢结构产业企业,共同进军绿色装配式建筑、智能停车库等钢结构新领域。

“在钢结构建筑被国家大力倡导和推广的市场环境下,钢企探索与钢结构建筑企业的合作,将为钢企发展带来新的生机。”郁达飞说,钢企与钢结构企业多层面“联姻”,有利于钢企化解过剩产能,并向服务型定制化方向转型升级。

政策利好下的钢结构建筑产业迎来发展春天

统计显示,最近5年,我国钢结构建筑年用钢量为3000万吨至5000万吨,占钢产量的5%左右,这一比例与美国45%、日本28%、德国22%相比明显偏低。

为什么拥有种种优势的钢结构建筑在国内市场却没有得到大范围应用?

在业内看来,造价高、市场认知度低以及产业链不成熟,是制约行业快速发展的几大关键因素。

与传统建筑方式相比,在建筑面积达不到一定规模时,钢结构建筑造价通常高出10%至15%,这也正好挤掉了开发商的利润空间。“造价高,是推广钢结构建筑的最大难点。”郁达飞说。

现在许多钢企生产的钢铁型材根本无法满足钢结构企业的需求。“毕竟现在钢结构市场规模还不大,很多钢企对动辄数十亿元的生产线改造成本有点望而却步。”大元建业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郑培状介绍,他们建设的沧州福康家园公租房钢结构住宅项目,共8栋楼13万平方米,目前已完工验收。

郑培状表示,我省钢结构产业起步较晚,目前整个行业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整体素质良莠不齐。此外,钢结构本身存在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相关标准体系的建立、产业队伍的培养还有待进一步突破。

不过,这些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正随着顶层设计和政策的不断推动而逐渐得到解决。

2016年5月,省政府召开全省钢结构建筑观摩暨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现场会。提出自2016年起,各市要以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为重点,每年至少开工建设10万到15万平方米的钢结构住宅。

此后,相关跟进政策也密集出台,并明确提出到“十三五”末,我省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钢结构建筑技术和标准规范体系。在全省培育3-5个推进钢结构建筑发展重点市县,10家以上钢结构建筑龙头企业,10-20家钢结构建筑配套部品生产骨干企业,为钢结构建筑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政策利好,推动了我省钢结构建筑发展。目前,我省钢构件年设计产能200万吨。唐山丰润燕东新民居项目、滦平巴克什营的美丽乡村示范项目、魏县贺祥社区等一批成规模连片钢结构项目,在全省起到了积极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扶持政策的出台,让我们看到了钢结构建筑的春天。”刘伍说,希望政策能够尽快落地,市场规模大了,成本等难题就能迎刃而解,优势也会更突出,钢结构建筑才能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当然,企业自身也应苦练内功,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实现高质量发展。”刘伍表示。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钢谷网029-83623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