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促进钢铁行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一、“十二五”时期我国钢铁工业取得的成绩及2015年钢铁行业运行特点
(一)“十二五”时期我国钢铁工业取得的成绩
过去的5年,钢铁行业在应对市场急剧变化、原燃料价格大幅波动,以及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方面经受了严峻考验;在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稳定外贸出口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节能环保、绿色发展、企业管理、改革创新、多元创效、国际化经营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过去的5年是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取得重要进展的5年。
围绕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钢铁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产品质量明显提高,满足了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需求,支撑了下游行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钢铁工业在生产装备、工艺技术、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成绩突出,实现了生产装备现代化、企业生产自动化、部分工艺软件国产化。同时,钢铁行业不断优化布局结构。随着湛江基地、防城港基地冷轧线陆续建成投产,沿海沿江布局的钢厂区位竞争优势明显,我国钢铁工业布局更趋合理。此外,钢铁行业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力度。一方面,建筑、造船、汽车等量大面广的钢材产品整体水平明显提升,高强钢筋及钢结构用钢比例大幅度提高,试点省市400兆帕及以上高强钢筋的使用比例已达70%~80%,高强造船板占造船板的比例已超过50%;另一方面,经过宝钢、鞍钢、武钢、马钢、钢研等众多企业的不懈努力,一大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研发成功,有力地支撑了高端装备制造业用材的国产化:用于大型水电、火电、核电装备制造的取向硅钢板、磁轭磁极钢板、电站蜗壳用钢板等产品实现以产顶进,国产核反应堆安全壳、核岛关键设备和核电配套结构件三大系列核电用钢在世界首座第三代核电项目CAP1400实现应用;高铁用钢国产化取得新的进展,已成功开发了高铁转向架构架用钢,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轮对用钢即将进入试用阶段;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汽车高强钢实现全球首发;耐候、耐蚀钢研发取得突破,耐候耐腐蚀桥梁板中标美国大桥工程。
过去的5年是绿色发展水平全面提升的5年。
钢铁企业按照绿色发展要求,把不断提高的环保标准和环境管理政策要求,转变为实现绿色制造、提升企业形象的动力,加大资金、人才、技术研发等各方面投入,涌现出一大批节能环保先进企业:河钢、太钢、宝钢等企业成为了钢铁行业绿色发展的名片,包钢、太钢成为全国首批“工业生态设计示范企业”。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已经从单纯的环境治理,转变为全流程节能环保技术集成优化和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前提下的清洁生产、绿色制造。钢铁行业通过节能减排技术的全面升级和推广应用,吨钢综合能耗逐年下降,吨钢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减少,行业能源消耗总量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增长势头得到遏制。去年上半年与2010年相比,主要会员企业平均吨钢能耗从605千克标准煤降至579千克标准煤,提前达到580千克标准煤的节能规划目标;吨钢耗新水量从4.1立方米降至3.25立方米,提前实现4立方米节水目标;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从1.63千克降至0.88千克,超额实现1.0千克的污染防治目标;吨钢化学需氧量从70克降至26克,超前实现控制目标。
过去的5年是积极应对市场严峻挑战、深化改革、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的5年。
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矛盾突出,市场形势日趋严峻,倒逼企业加大自身改革力度,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宝钢加大三项制度改革力度,改革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架构,不断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本钢以改革求生存,以创新求突破,围绕发展模式改革、生产经营创新、提高管理水平等加速转型升级;兴澄特钢努力实施产品结构调整,做优做特,形成独具特色的竞争能力;南钢积极探索两化融合的路径和技术,不断变革企业的创新模式;新兴铸管、方大钢铁等一批企业坚持差异化竞争战略,取得明显成效;中冶集团下大力气进行内部资源整合,对房地产板块进行归并,坚决处理低效无效资产,止住“出血点”。通过全方位的改革开放合作,全行业的国际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
过去的5年是多元化经营取得突出成效的5年。
“一业为主、适度多元”已经成为大型钢铁企业的普遍选择,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式正在逐渐形成,为钢铁企业抵御市场风险,增强生存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重要支撑:宝钢、武钢选择具有比较优势、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业务作为主攻方向,集中优势资源做强做大,效果明显;渤海钢铁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源类行业、市场控制力强的企业和重大工业项目对接,努力向下游产业延伸取得明显进展;首钢大刀阔斧地进行钢铁板块调整,力促减员增效,同时利用搬迁调整之后的技术、土地资源,大力发展城市服务业;酒钢大胆尝试多产业相互融合创新,构建多个产业耦合式发展的新业态;山钢大力开展产融结合,积极参与金融、证券业务,取得较好的效果。
过去的5年是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的5年。
钢铁企业在核心技术、服务能力、销售网络、资源保障等各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成效,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马钢通过收购法国瓦顿,实现自有技术与世界领先技术的深度融合;华菱通过与FMG、安赛乐米塔尔合作,成功实现向产业链两端扩展,通过参股、合资等途径将“走出去”和“引进来”有机结合,积累了国际资本、技术合作新经验;河钢通过股权合作成功控股德高,获得世界级成熟商业网络,实现“借船出海”;宝钢、德龙等一批企业在国外建设产业园区和加工配送中心,创造发展环境,提高终端服务能力,与用户形成利益共同体;首钢、马钢、渤海钢铁等企业通过海外投资建厂,实现由产品出口向资本、技术、管理出口转变。
(二)2015年钢铁行业运行特点
刚刚过去的2015年,我国经济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经济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钢铁行业发展阶段出现了新的变化———由原来的增量发展阶段向减量发展阶段过渡,由原来的规模扩张阶段向集约高效发展阶段过渡,主要表现在:
一是钢铁生产与消费进入峰值区,市场供大于求矛盾异常突出。从历史数据看,2013年是粗钢表观消费峰值年,2014年是粗钢产量峰值年。粗钢表观消费量2013年同比增长7.1%,2014年同比下降3.29%,2015年1月~11月份为6.45亿吨,同比下降5.5%。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进入峰值区的特征明显,市场需求大幅增长已经成为历史,今后若干年粗钢表观消费量将在一定区间内波动,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
二是钢材价格过度下跌,难以通过降成本完全消化。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已经连续多年下跌。2013年末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同比下降5.86%,2014年末同比下降16.19%,2015年末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下跌到56.37点,同比下降32.16%。虽然铁矿石价格大幅下降,但是远不能弥补钢材降价损失。2015年1月~11月份,进口铁矿石平均价格每吨同比下降260元左右,折合吨铁成本下降416元左右;而钢材平均结算价格每吨同比下降794元。这之间的差距难以通过降本措施完全消化。
三是钢材出口增长,持续增长难度加大。2015年1月~11月份,我国出口钢材1.02亿吨,同比增长21.7%;进口钢材1160万吨,同比下降12.3%;净出口钢材折合粗钢9390万吨,同比增加2057万吨。我钢材出口增长一方面是由于国际市场钢材需求拉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钢铁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在不断增强。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出口环境不断变化,反倾销案件多发,许多国家采取限制措施,国内外价差逐步缩小,出口难度不断增大。
四是全行业效益严重下滑,企业经营异常艰难。2015年1月~11月份,会员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67万亿元,同比下降19.32%;实现利税67.95亿元,同比下降93.06%;实现利润总额为亏损531亿元,亏损面为50.5%,亏损企业产量占会员企业钢产量的47.38%。2015年1月~11月份,盈利前10家企业合计盈利110.48亿元,同比下降46.03%;亏损前10家企业合计亏损494.97亿元,是2014年同期亏损额的11.88倍。这反映了盈利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亏损企业亏损程度加剧,整体形势进一步恶化。
造成钢铁行业如此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表现最突出的,也是单靠企业自身无法解决的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
一是市场需求下降,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目前,我国粗钢产能约为12亿吨。受发展惯性及前期新建产能逐步释放影响,产能增加明显。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单位GDP对钢材的消费强度将进一步下降。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消费量将结束持续上升的趋势,总体进入下降通道,产能、产量、需求严重失衡成为突出矛盾。
二是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我国钢材市场北材南运的问题仍然突出。2015年1月~11月份,会员企业钢材产量中,华北和东北地区产量占比接近50%,当地消费量却不足27%,而华东和中南地区是钢材净流入地区。同时,品种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2015年下半年以来,板材价格指数已经低于长材价格指数。2015年12月末,板材价格指数降至56.79点,同比下降33.27%;长材价格指数56.92点,同比下降31.18%。板材价格跌势更猛,说明板材产能、产量过剩问题更为突出。一些高技术含量产品价格下降剧烈,热轧卷板、冷轧薄板、镀锌板跌价幅度均大于普通钢材,传统的高附加值产品优势尽失。
三是企业退出机制尚未建立。近两年出现了亏损严重的企业一度停产,有的企业想退出,但是企业退出通道没有打通,退出机制没有建立,退出政策仍然缺失,有些地方政府出于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考虑,仍要求企业维持生产;有的企业资金链已断裂,成为了“僵尸企业”,仍然退不出去。
四是不公平的市场环境加重了恶性竞争。除缺乏有效的行业自律以外,企业反映最多的就是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主要表现在:一些企业采购、销售不开发票,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扰乱市场秩序的问题;有些地区在环保、安全、质量、财税、土地、用工等方面的执法尺度不一、行政监管不严,对假冒伪劣产品打击力度不够;有的地区明确要求使用本地钢材,存在地方保护政策,影响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面对如此严峻的行业形势,广大会员企业不等不靠,外拓市场,内降成本,苦练内功,发挥优势,努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市场开拓。在市场需求减弱的形势下,企业更需要与用户深入沟通交流,解决用户实际困难和问题:很多企业学习宝钢开展EVI(供应商前期介入)、VAVE(价值工程与价值分析管理)技术营销服务,前期介入产品的开发、设计,提供定制化产品和服务,加快由生产商向生产服务商转变步伐;沙钢、普阳等企业紧密跟踪市场形势,准确把握品种、价格、库存等市场信息,研判未来发展趋势,超前把握市场节奏;安阳钢铁重点发挥好销售的龙头带动作用,全力提高高效订单承接比例;龙凤山铸业努力扩大高纯生铁市场份额,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5%;宝钢、华菱、荣程等一大批企业改变传统营销模式,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广泛参与电商平台网上采购和销售,提高采购、销售的效率。
二是高度重视降本增效。宝钢瞄准国际先进企业为预算标杆,努力寻找差距,聚焦改进点,在主要钢铁单元之间开展跨厂际同工序对标竞赛,引导各单元生产经营和操作维护指标不断优化提升;华菱、山钢、太钢、渤海钢铁开展全方位对标,动态找差距,系统推进挖潜创效;建龙集团通过“定目标分责任建机制”降本增效,去年前三季度创效超过20亿元;普阳、石横、宏达等企业力争将对标做到极致,努力实现全要素效率最大化。
三是加大资金风险管控力度。企业充分认识到资金链安全的重要性,采取各种措施保障资金安全:河钢以“新增贷款为零”作为红线,发挥集团化运作优势,实现了贷款规模缩小、财务费用持续下降;沙钢充分发挥财务公司综合金融服务功能,创新融资手段,积极推进资本运作;马钢、普阳等企业加大清欠力度,压缩存货资金占用,减少企业有息负债,大力降低财务费用。
四是积极探索区域协调自律。山西立恒、建邦等钢铁企业开展区域合作,统一原燃料采购,采购价格互认,议价能力增强;陕、晋、川、甘4省18家建筑钢材企业自发建立协调机制,通过加强对标交流提升经济技术指标,主动控产稳价“抱团取暖”,促进市场稳定。
二、积极应对钢铁行业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突出重点,有效开展协会工作
2015年初,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召开了第五次会员大会,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和协会领导班子。2015年,在新一届理事会的领导下,在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协会做了大量的工作,一些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为企业争取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有效地维护了行业利益。为此,会议专门印发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15年主要工作回顾》,这里主要就重点工作向大家报告。
(一)紧紧围绕钢铁行业脱困,全力开展工作。
深入调研,了解企业突出困难。去年行业运行异常艰难,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十分突出,诉求也更加集中。协会组成多个调研组深入走访企业,开展深度调研;同时,召开生产经营座谈会、多次召开企业调研座谈会,集中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困难,根据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形成协会一系列的建议措施。
准确把握行业态势,形成具有操作性的工作建议。一年来,协会领导多次参加国务院领导主持召开的相关会议,积极反映行业建议。国务院领导及各部委对协会的建议高度重视,并及时予以回应。去年11月份,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专门主持召开了由多个部委参加的关于钢铁行业脱困与实施转型发展的会议,由协会提出的相关措施得到各部委的充分肯定。目前,协会已按照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的要求,认真细化相关措施,积极参与相关方案的讨论研究。
(二)积极反映企业诉求,促进公平竞争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在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协会的不懈努力,促进行业公平竞争的相关工作在2015年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钢铁产品进出口方面,首批取消加工贸易项下78个税号进口钢材免税政策,下调或取消铬铁有关产品的关税;大幅下调对钢铁行业部分可利用废料(如含锰大于25%的锰渣)等产品进口关税。此外,取消钼铁等6项产品及其他铁合金出口关税;取消超细铁粉出口关税;从今年起,将高纯生铁的出口关税下调至10%,将生铁、直接还原铁、钢坯(锭)的出口关税下调至20%。
经过协会的努力,铁矿石资源税征收比例,已从去年5月份起,由原来按80%征收,减按40%征收,减轻了矿山企业压力,为铁矿石资源税从价计征创造了条件;在钢铁协会、废钢协会的共同努力下,从去年7月份起,用作炼钢炉料的废钢铁已享受30%增值税退税政策,并取消增值税退税金额限制;将综合利用的余压、余热资源也按相应比例享受退税政策纳入研究范围。
同时,积极促进建筑业、金融服务业实行“营改增”工作,并多次在国务院领导召开的会议上提出协会的建议。这项改革在去年没能完成,但已被列入今年财政部工作计划。
此外,协会还多次就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各地企业反映的不合理收费,钢铁企业利用余热余压发电缴纳相关基金,环保执法不公不严,以及伪劣钢材严重冲击市场、国有企业改革历史遗留问题等,利用多种渠道、多个场合向政府部门反映,并取得一定进展。
(三)进一步加强市场分析协调,努力做好稳市场工作。
一是加强行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针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在做好行业月度分析的基础上,对行业最突出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研讨,并及时反馈给企业。提高企业财务快报、钢材市场价格和钢材财务结算价格监测分析的时效性、有效性,监测企业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数据实用性进一步提高。
二是继续开展区域协调、品种协调工作。做好板带材产销存信息交流,根据市场变化增加汽车板、高强船板、家电板等重点板材品种生产销售信息,同时,还陆续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按月发布钢材社会库存信息。应企业要求,重点开展了区域协调和品种协调工作,积极倡导和呼吁行业自律,反对恶性竞争。通过开展诚信经营和行业自律工作,对部分会员企业采取“低价策略,不计成本抢夺订单”、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损害行业整体利益的做法予以警示。
三是促进上下游行业信息交流。面对下游用钢需求下滑的严峻市场形势,协会加大了下游行业生产运行分析力度,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整理10余个下游行业数据信息并及时提供企业;通过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探讨下游行业转型升级对钢材需求的变化情况;与特钢协共同召开了汽车用钢座谈会,分析汽车行业的运行情况、用钢需求;召开2016年度的生产经营预期目标座谈会,会上还邀请主要用钢行业协会,介绍用钢需求变化,促进供给侧与需求侧信息对接,引导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
四是充分发挥铁矿石价格指数作用。去年2月份起,开始进行进口铁矿石钢厂库存数据报送;去年3月份起,进行吨度数据报送,同时,采集的交易数据更加广泛,更加完整地反映了国内铁矿石市场全貌。通过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按日发布,对钢铁企业采购铁矿石的实时指导作用进一步增强,铁矿石市场进一步透明,价格炒作机会明显减少。
(四)积极应对钢铁贸易摩擦,创新开展工作。
近年来,钢铁贸易摩擦不断增多。仅2015年,针对我钢铁产品新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就多达37起,比前一年增加19起。对此,协会组织会员企业全方位开展应对工作。
重点加强我钢材主要出口地、贸易摩擦高发地,以及具备良好对话基础的国家或地区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话与磋商。协会先后与东盟、韩国、日本、泰国、印度等就钢铁贸易问题开展对话与磋商,积极回应美方提出的重启中美钢铁对话的建议。
为应对钢铁产品贸易摩擦,协会召开贸易救济调查应诉协商会超过50次,重点加强对涉案企业多、金额高,涉及高端产品等重点案件的应对工作。参加欧盟螺纹钢反倾销听证会,组织与欧盟钢铁行业及下游用户的磋商和交流工作;访问泰国商业部和钢铁协会,探讨与泰钢协建立中泰钢铁贸易工作小组,提出妥善处理中国低碳盘条出口的相关建议;访问印度财政部保障措施局和钢铁协会,就印度热轧保障措施开展沟通工作等。
除组织企业抗辩外,通过与俄罗斯钢管基金会的磋商,促使俄罗斯申请人撤销了油井管反补贴调查申请;与韩国调查机关达成H型钢反倾销价格承诺协议,最大限度地维持了我国H型钢在韩市场份额,中韩企业均表示满意;按季进行主要生产企业出口工作协调,对高风险地区和产品进行预警。另外,还积极推动了对日本、韩国和欧盟取向电工钢的反倾销调查申请及协调工作。
针对美欧9家钢铁协会发表的联合声明,11月25日,协会发表关于共同维护国际钢铁贸易秩序的声明,表示完全不认同其做法和看法,并且明确表达了中国钢铁行业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共同维护国际钢铁贸易秩序的原则立场。
(五)积极宣传国家产业政策,促进钢铁工业升级。
参与《中国制造2025》相关工作并提出行业建议,利用相关会议、行业媒体大力宣传,促进《中国制造2025》在钢铁行业的贯彻落实。修改完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要素条件;参与修订《钢铁行业规范条件》、起草《钢铁行业规范企业管理办法》,建立企业信息库和年度审查网上申报系统;参与工信部组织的转型发展行动计划起草,协助编制钢铁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参与《钢铁产业调整政策》起草、修订工作;会同有关单位组织行业专家对657个钢铁建成违规产能项目提出清理整顿审核意见。
(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重点品种的推广与应用。
继续深化上下游产业协同创新平台的推进工作。依托已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通过合理配置创新资源,打造优势创新团队,开展上下游产业协同创新,加快相关产品及技术的示范应用与推广。
耐蚀钢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已完成耐腐蚀油船货油舱用钢板、耐腐蚀石油天然气集输和长距离输送用管线钢、耐腐蚀油井管的关键生产技术开发及产品生产,并已在联盟下游用户单位实现应用。同时,确定了联盟近期及中长期技术发展方向。
海洋工程用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制定了联盟技术发展路线图,并围绕大型集装箱船止裂钢板、大线能量焊接高强度海工平台用钢、钻井隔水管、海底管线钢等产品,以及船舶海工轻量化设计等内容开展了相关研究。
积极促进钢结构的推广应用。组织钢结构建筑推广应用工作调研,分析钢结构建筑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关于加快推广应用建筑钢结构的工作方案建议;参加工信部和住建部等有关部门组织召开的钢结构建筑推广应用工作座谈会;参与住建部和工信部《钢结构建筑推广应用试点方案》编制工作;与建筑金属结构协会联合主办了2015年高强建筑用钢及钢结构应用发展论坛,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合作,促进建筑用钢和钢结构建筑的升级换代。
开展行业节能减排对标,树立典型企业。与机冶建材工会共同组织开展“全国重点大型耗能钢铁生产设备对标竞赛”工作,并对荣获“冠军炉”“优胜炉”称号的单位予以了表彰;向工信部推荐太钢、武钢、鞍钢、沙钢、宁波钢铁、河钢唐钢、首钢京唐7家企业为“第九届中华宝钢环境奖”候选企业;将行业内节水工作突出的莱钢、济钢、首钢京唐、河钢唐钢、太钢、武钢6家企业,向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推荐为节水型典型企业。开展“钢铁工业‘十三五’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规划和行动计划研究”等课题研究。
与日本铁钢联盟共同组织召开了第七届中日钢铁业环保节能先进技术专家交流会,就行业节能环保政策、低品质余热利用技术、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动向等进行重点交流。
大力宣传全行业建设绿色钢铁取得的突出成绩。过去的一年,协会十分注重行业宣传工作,特别是行业绿色发展中所取得的突出成绩。通过信息发布会向国内主要媒体宣传钢铁企业的绿色发展进步;重点策划绿色钢铁企业宣传活动,通过《中国冶金报》、协会网站、协会官方微信平台进行大力宣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着重宣传太钢、河钢唐钢等先进企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新形象;在天津钢协、渤海钢铁、荣程钢铁、天丰钢铁、包钢、鞍钢的大力支持下,参加在天津武清举行的第三届全国绿博会,“钢铁风情园”获得了组委会颁发的银奖,国际钢铁协会也对协会积极宣传行业绿色发展给予很高的评价。
在开展上述工作的同时,协会还努力开展科技创新,促进行业两化融合;继续组织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攻关;完成2015年冶金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和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励项目的行业推荐工作;全力推进钢铁行业产能预警系统建设;为统一钢铁企业成本核算口径,配合财政部完成钢铁行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推进统计工作创新,规范钢铁行业重要指标计算口径;积极推进法制钢企建设和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历经4年半完成我国职业分类大典冶金行业修订工作;按照“一带一路”战略要求,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促进钢铁企业“走出去”等有关工作。
三、钢铁行业面临的形势、任务及今年重点工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经济走势偏弱,国内经济持续降速,结构调整逐步深入,对钢铁行业将产生深远影响。要辩证地分析当前形势,一方面,经济增长降速和结构优化对钢材的需求强度下降,对钢材消费拉动作用减弱带来的影响不可低估;另一方面,我国近期7亿吨左右的粗钢表观消费量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并且,随着“十三五”规划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有效实施,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不仅对钢材产品质量和档次提升带来了机遇,还将创造广阔的新市场和新需求。钢铁行业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只是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正在由过去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正在由原来规模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
钢铁行业要坚持创新、减量、协同、绿色、智能的发展理念。创新是解决钢铁行业发展动力问题。依靠规模扩张的发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国内外发展环境,必须转向依靠创新驱动,才能实现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减量是解决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只有缩小钢铁产能与产量规模,压缩企业数量,规避过度生产和恶性竞争,钢铁企业才能走出当前困境。协同是解决上下游产业间利益分配问题。实现上下游产业间资源整合、利益共享。绿色是解决企业与城市、社会和谐共融问题。绿色、循环、低碳是发展方向,没有绿色、循环,钢铁企业将没有生存空间,更谈不上发展。先进典型企业的经验告诉我们,钢铁企业完全可以与城市共融。智能是解决制造水平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的问题。推进两化深度融合,钢铁行业有希望率先迈入中高端制造水平。钢铁行业要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
转变发展方式,就要摒弃依靠投资驱动的发展方式,转向依靠创新驱动发展。过去及当前,企业主要通过投资新的产线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产品结构,立足于现有产线实现品种结构优化升级的力度不够,这实质上还是注重“量”的发展,还是铺摊子上项目。而且,当前庞大的产线投资还为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财务负担。钢铁企业应立足现有装备优势,加大产品开发和应用推广力度,巩固并强化基于品种细分的市场优势细分,突出本企业的品种特色和品种优势。同时,要紧紧抓住《中国制造2025》将在钢铁产品需求结构、品种研发、智能化制造,以及用户服务等方面给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新机遇,通过加强“产销研用”的融合,更加贴近新市场,在产品调整的同时,调整客户群。
转变发展方式,就要摒弃依靠规模扩张的发展方式,转向减量发展。钢铁企业依靠规模扩张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转折性改变,今后的发展将是减量发展,既包括产能和产量的减量,也包括企业数量的减量。要通过市场倒逼、机制引导、法律约束、政府推动实现低效、无效产能有序退出,有效化解产能过剩;通过行业自律协调实现产能有序释放,市场供需基本平衡;通过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以及打通企业退出通道,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实现企业数量减少。
转变发展方式,就要改变单纯依靠自身的发展方式,转向产业链协同发展。当前钢铁全产业链运行出现问题,表明产业链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产业链结构调整的实质是产业链上下游产业间资源和利益的整合,突出表现为钢铁行业从向下游要利润转变为与下游行业共享利润。基于产业链整合,钢铁企业要运用“互联网+”来突破用户个性需求多样化与钢铁生产规模经济相矛盾的瓶颈,促进用户个性化需求与钢铁生产规模经济的协调发展;改造钢铁产业链不仅体现为钢铁企业营销模式的变革,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让上下游产业间的大企业集团形成供应链关系,实现按需创新、按需生产、按需定制物流方式,实现合作者间的共赢。
转变发展方式,就要由钢铁产品制造商转向智能制造服务商。唯有向智能制造服务商转型,才能支撑中国制造迈入中高端。从制造到服务,不仅是一个概念的转变,更是发展方式的转变。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制造高端服务;另一方面要有质量和品牌意识,能够为客户提供优质、稳定、满足用户个性化需要的产品,并通过产品设计与前期介入,为用户提供专家式的深入服务和一体化的全面解决方案,挖掘产品最大价值。
转变发展方式,就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绿色发展。环保一票否决制也将成为“新常态”,钢铁企业要高度重视环保倒逼企业淘汰落后,不断提高污染防治水平,从思想上树立遵法、守法的意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加大环保资金、设施、技术等方面的投入,不心存侥幸,不踩“红线”,不越“雷池”。
同志们,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党中央已对今年的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围绕行业面临的新形势,以及转方式调结构任务要求,今年协会工作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积极实施《中国制造2025》,有效加强行业自律,去产能、控产量、降成本、防风险、增效益,努力促进钢铁行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按照这一总体要求,要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第一,积极配合政府和企业打好化解钢铁产能过剩攻坚战。中央已经把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列在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首,明确了“要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处置,妥善处理保持社会稳定和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系”的基本思路。钢铁行业对化解产能过剩工作要深刻理解,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上来。化解产能过剩是钢铁行业脱困、调整、转型升级的首要任务、攻坚之战,做好相关工作对钢铁工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目前,关于钢铁行业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措施正在制定之中,协会将积极配合政府和企业做好相关工作。企业作为这项工作的主体,要坚决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扎实工作,确保化解产能过剩政策落实到位。
第二,积极促进“降成本”政策的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打出“组合拳”,明确了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业税费负担、降低社会保险费、降低企业财务成本、降低电力价格、降低物流成本六大措施。这六大措施对钢铁行业来说,是重大利好消息,为行业扭亏脱困创造了条件。有些政策已经出台,有些政策将陆续公布。协会将把有关政策在钢铁行业的落地作为重要工作,全心全意做好相关工作。抓紧与有关部委沟通,密切跟踪有关政策制定进展情况,及时反映行业意见;深入企业了解相关政策落实情况,针对政策落地的相关问题及时反映企业诉求。同时,根据新的形势,继续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相关财税政策改革调整工作,促进相关政策尽快调整到位,对已经出台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企业遇到了哪些问题也请及时向协会反映。
第三,有效加强行业自律,实现“控产量、防风险、增效益”目标。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是有效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重要途径,会员企业对此呼声已十分强烈。因此,今年要着重在有效上下功夫,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在国内市场,协会将定期组织企业研讨协商,合理控制产量,规范销售行为,避免恶性竞争。深化南北方板材生产企业协调组的工作,在重点品种的招标中,引导协调企业依法依规参与投标。在国际市场,密切关注重点地区、重点敏感产品进口对我市场影响,提出应对建议。对外努力维护目标市场稳定,加强与出口地政府、协会、企业沟通交流。继续扩展参与出口市场协调的企业范围,加强对敏感、重点品种协调和信息沟通,力争减少出口企业竞相压价现象,避免出现贸易摩擦。做好应对贸易摩擦和贸易救济调查工作,运用法律和国际贸易规则维护会员企业权益。在努力做好行业自律工作的同时,协会将继续加强对标挖潜工作;充分发挥协会钢材价格指数、铁矿石价格指数的信息引导作用;加强行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及时提供行业分析报告;加强市场信息交流和市场风险预警,有效防范市场风险、汇率风险、资金风险,促进行业效益情况不断改善。
第四,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产业链绿色发展。要大力宣传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不断提高钢铁行业绿色发展水平,继续研发、应用和升级环保节能新技术,进一步促进绿色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继续大力宣传企业建设绿色钢铁、努力提高环保水平、建设美丽钢厂所取得的成绩,在社会公众中逐步树立“绿色、和谐、共享”的钢铁行业新形象。积极推进钢铁产品绿色制造、绿色应用。重点推动钢结构扩大应用,促进消费结构调整;结合棚改和抗震安居工程,开展钢结构建筑试点,促进钢结构的扩大应用。通过上下游产业的合作与协同,继续推进钢铁产品的研发与应用,着重于扩大高端产品的应用范围,提高钢材产品的应用效率,扩大废钢应用比例,推进钢铁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循环利用。同时,要加快推进钢铁产品使用标准升级,推进下游用钢行业提高设计规范和使用标准。
第五,密切关注新形势下产业发展的新变化。关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钢铁行业的影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宏观、产业、微观、改革、社会等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协会将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对行业的影响,积极组织企业研究政策对接和落地措施,高度关注去产能过程中企业债务风险防范、职工安置等问题,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政策建议。同时,要积极探讨推进行业层面供给侧改革,促进钢铁工业提质增效的措施建议。还要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贯彻落实和两化融合工作。按照国务院要求,继续把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两化融合作为重点工作任务,积极配合工信部做好相关工作。此外,努力为企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交流、总结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产品创新、改革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好做法、好经验。关注“互联网+钢铁”运行模式及对产业运行模式的影响,探讨主动适应“互联网+钢铁”模式下行业发展的新机遇。关注会员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的工作进展,及时了解企业的诉求,推动国际钢铁产能合作深入进行。
同志们,2016年是落实“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钢铁行业扭亏脱困的攻坚之年,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为努力促进钢铁行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而努力。
作者: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张广宁
责任编辑:任洪亮 029-83623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