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谷网旗下资讯平台,专业、有料

2016,走好创新驱动扩大有效供给之路

发布时间:2015-12-28 15:22:10来源:中国钢铁新闻网编辑: rhlflj06220121
内容简介:在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多次以不同的形式提及。

       在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多次以不同的形式提及。当前,钢铁行业的供给侧除了在数量上存在问题外,结构上的问题更多地体现在有效供给不足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提高有效供给能力,通过创造新供给、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消费需求。”

 

  当前,我国钢铁产业供给侧的结构性矛盾,在市场运行层面的突出表现为:钢材供应总量过剩和高附加值供给不足的矛盾、低端钢材无序低价竞争和企业追求高效益之间的矛盾、钢铁企业日益增加的外部成本与行业运行环境效率低下的矛盾等。而“扩大有效供给”正是解决上述矛盾的关键所在。

 

  经济学上的观点认为,有效供给的内容有两方面,即产品的品种品质与产品的成本价格。所有的有效供给都会归结为其中一种或两种的综合。比如改进旧产品的性能品质、降低产品成本等都是有效供给的表现。结合钢铁行业供给侧面临的结构性矛盾看钢铁行业的有效供给,至少应满足以下3个条件:提供有市场需求的产品,能够创造持续性的收益,能够高效率地进行生产和流通,即有需求、有效益、有效率。

 

  如何扩大有效供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降低企业债务负担,创新金融支持方式,提高企业技术改造投资能力。培育发展新产业,加快技术、产品、业态等创新。”对于钢铁行业来说,在产品、技术、管理、业态等方面推动系统性创新,是扩大“有需求、有效益、有效率”的有效供给的途径依赖。

 

  所谓有需求,就是要求钢铁企业通过科技创新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即研发市场紧缺的品种、切实提高产品质量。

 

  当前,国内仍旧有不少高端钢材市场被国外钢铁厂商垄断,比如高端模具用材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国内钢铁企业可以积极发现这类需求,并集中精力做好研发工作。再如,不少钢铁产品并非市场需求量小,而是生产成本过高,在市场竞争中存在价格劣势;通过降低这类钢材的生产成本扩大市场占有率,也可创造有效需求。除高端钢材外,钢企还要通过创新切实提高产品品质,适应下游用钢行业对量大面广钢材产品的性能提升要求。

 

  所谓有效益,就是要求钢铁企业通过服务创新和多元创新创造新的效益增长点。这不仅要求钢铁企业加强市场创新能力,创新与下游用户的合作方式,还要充分发掘自身优势增加新的“造血项”。

 

  加强服务创新要求钢铁企业从生产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变,创新营销手段,创新品牌建设。正在国内迅速发展的EVI(材料先期介入)充分体现了钢铁企业服务型转变的进程。韩国浦项在EVI的基础上拓展出了“解决方案式营销”,并将其作为一项新的整体战略加以推进,目的是加强下游用户的黏性,目前已收到显著成效。在品牌建设方面,钢铁行业属于原材料生产商和提供商,以往的那种仅仅靠产品树立品牌价值的方法已然跟不上实际需求,而是要在前期合作、中期供货及后期服务上做到品牌价值的全流程植入。

 

  多元创新要求企业在产业布局、延伸方式、体制机制上进行全面创新,从而获得更高的附加价值。当前,国内外钢铁企业在困局面前所进行的多元创新已屡见亮点。如蒂森克虏伯早在几年前就以钢铁为依托发展了电梯、工业解决方案、材料服务、机械零部件等几大以钢铁为核心的拓展业务,这些已经为蒂森克虏伯贡献了80%以上的收益。国内的内陆钢铁企业昆钢,凭借高性能抗震钢、标准化钢结构房屋体系等关键技术和应用,以多元发展的收益来填补钢铁主业的亏损。综合来看,与下游行业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在钢铁主流程的延伸环节发掘新的效益增长点,是这些在多元创新方面走在前面的企业的共同特点。

 

  所谓有效率,就是要求钢铁企业通过持续的管理创新和业态创新实现企业内部效率和外部效率的双提升。

 

  不可否认,经过多年的市场化洗礼,国内钢铁企业在管理创新上进步巨大。然而,我们的效率和国外企业比还有很大差距。比如,当国内钢企人均产钢量达到800吨/年时,国外已经超过1000吨/年,甚至向着全自动生产发展了。只有在管理上进行持续不间断的创新,才能让企业内部效率始终向着更优的方向提升。

 

  在业态创新方面,“互联网+”为提高行业运行环境的整体效率带来了新的机会,结合自身实际发展“互联网+”也成为不少钢铁企业的选择。例如欧冶云商,以钢铁产业为基础,汇聚众多用户打造全生态链的金融、物流、材料、服务平台,等等。从提升企业外部效率的角度来看,这种革命性的业态创新必将是企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方向。

 

  创新虽然是老生常谈,但也历久弥新。将科技创新、服务创新、多元创新、管理创新和业态创新结合起来形成的系统性创新,终将驱动钢铁企业扩大“有需求、有效益、有效率”的有效供给,从而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优胜劣汰的时代已经来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的未来,创新,可能会活;而不创新,一定会死。


      责任编辑:任洪亮  029-83623938

钢谷电商二维码.jpg

 

声明:该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布谷资讯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