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扩大QE 欧洲央行无计可施了吗?
欧洲央行10月份释放了考虑在12月会议上扩大货币刺激的信号,称正在关注“拖累通胀率在中期回归至低于、但是接近2%的因素的强度和持续性。”
近期,欧元区经济活动已有所改善,但是进一步刺激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在于,经济增速的改善并不能掩盖经济活动和通胀率的低迷。欧元区GDP正在以适度的速度增长,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等高频数据正在朝着金融危机以来的高点改进;就业创造也有了改善;货币增长在加速,信用创造也重现生机。
尽管这些经济增长指标出现了初步复苏迹象,但是经济活动、通胀率以及通胀预期仍然低于理想的水平。图一显示,欧元区的GDP总量才勉强达到了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而美国和英国已大幅领先当时的水平。美国在2010年就达到了与金融危机前相当的水平,当时美联储还处于放松货币政策的初期阶段。美联储在GDP恢复到金融危机前水平后的第四年才结束了量化宽松,并且又等了一年才准备加息。以此推论,欧洲央行的宽松政策预计至少还会持续四年,同时在2020年之前都不会加息。
同样地,通胀前景和通胀预期也很疲软。大宗商品的价格效应拖累了通胀率,但是核心通胀率也仅1%。剔除2011-12年增加的间接税的影响后,通胀率自2010年以来一直处于这一水平附近。由于经济中存在着大量的闲置,几乎没有理由相信核心通胀率很快就会加速上升。通胀预期反映了通胀前景的疲软。欧洲央行四季度专业预测者调查报告((SPF)预期2016年欧元区通胀率仅1%,2017年为1.5%,而且近期的经验显示,这些调查通常过于乐观。长期通胀预期仍然维持在过低的水平。SPF的预测中值(中位数)为1.9%,但是伴随着明显的下行风险:因为大部分提交给SPF的预测包含了下行风险,每个预测者给出的预测中值的均值为1.75%。实际上,每个独立概率分布的均值的中值也仅1.75%。
市场反映的通胀预期则更低。图二展示了从通胀互换中得出的1年期通胀率的期限结构。它比SPF预测的通胀率更低,并且显示出市场预计,2024年之前,欧元区通胀率会持续低于2%。
货币政策决策者应该怎么做?除增加量化宽松(QE)项目的规模和进一步降息外,还有三步值得考虑。
第一,将物价稳定重新定义为2-3年期的对称性通胀目标。如我在欧洲央行开启QE之前所说,此举可以帮助明确欧洲央行的职责和目标,减少公众的困惑,同时有助于更好地锚定通胀预期。当前“接近、但是低于2%”的定义留下了太大的解读空间,同时也是通胀下行风险的来源之一,而通胀下行是欧元区承担不起的。
第二,改变资产购买项目对各国资产的购买比例,从当前按成员国对欧洲央行的出资比例购买,变为按该国债券占欧元债券的比例购买。这一步有助于缓解出资比例导致的扭曲,正是这种扭曲导致了欧洲央行过度地购买了德国国债。这类举措也有助于加快资产购买的步伐,同时增加资产的购买总量。鉴于成员国之间不会分担实施QE产生的潜在损失,因此这一变革料不会被视为是给损失互担开后门。
第三,修改与QE项目有关的前瞻声明。删除日历式的引导(当前声明称资产购买将持续至2016年9月),用清楚、开放式、因情而定的引导来取代。例如,欧洲央行应该持续实施QE,直到它能预见到通胀将在中期以可信、可持续地方式回归2%,这意味着通胀率仅仅触及2%还不足以促使该行结束QE。实际上,通胀率连续多年低于预期后,欧洲央行应该明确地提出在多久之后通胀率会升至目标上方,以便促使通胀率在中期回归2%的目标。
这一系列的行动会强化欧洲央行的货币刺激政策,加速欧元区的经济和通胀复苏,同时让欧元区能够更好地应对下一次衰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