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钢铁科研突围创效3.08亿元
鞍山钢铁探索出的“新常态”下科技工作新模式——“瞄准市场搞研发、提高效率增效益”收效显著,预计全年新产品产量达到502.86万吨,占比26%,实现科研创效3.08亿元。
今年以来,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积极探索“新常态”下科技发展新模式,最终锁定“瞄准市场搞研发、提高效率增效益”模式,按照“围绕提升品种质量和创效能力,抓好科技创新”的要求,抓住生产经营的关键点,找准扭亏增效的切入点,加大市场开发的发力点,猛攻环保减排的着重点,提升科技进步的创新点,通过制定《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关键性”科研课题管理办法(试行)》、《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技术输出管理办法》等措施,加快了科技工作节奏,提升了科技工作市场反应能力,强化了科技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据了解,目前鞍山钢铁年度下发鞍山钢铁、鞍钢股份科研项目计划各5批,开展课题研究306项。开展国家项目7项并获得国家经费458万元,开展集团重大项目10项、“关键性”科研课题8项。签订技术服务合同25项。完成对外技术输出12项,实现合同额301万元。承担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油船货油舱用耐腐蚀钢板工业生产技术》等4项课题顺利通过验收。组织李超、李晏家等12个职工创新工作室开展科研立项,形成20个科研课题,预计创效1200多万元。抓住国家推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开展11项标准课题研究,为开拓“一带一路”市场进行了超前工作。强化专利战略研究与分析工作,形成11个专利专题报告;积极做好核心专利的布局,分别在管线用钢与应用、船舰用钢工艺与产品开发、耐蚀钢工艺与产品开发3个技术领域申报发明专利18件、10件、9件,形成专利群,提升了核心产品的持续竞争力。
今年,鞍山钢铁完成4项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完成63项企业标准的制修订、217项企业标准复审和85项工艺规程的修订工作。专利申请受理量670件,获得国家授权专利551件,完成专有技术认定备案600件。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奖5项、冶金科学技术奖6项、鞍山市科技进步奖15项、鞍钢集团公司重大科学技术奖13项。2015《结构级冷轧碳素钢带》等2项国际标准开创了鞍钢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先河。“一种低温韧性优异的耐酸腐蚀钢及其制造方法”等3项发明专利获得第十七届中国专利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