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谷网旗下资讯平台,专业、有料

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十大重点工程

发布时间:2016-05-20 10:02:5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编辑: renhongliang
内容简介:左世全表示,调结构的目的在于,培养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后者现在需要依靠突破精准制造、绿色制造等方面的瓶颈,进而降低综合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消费质量。通过这十大工程包的实施,旨在增加整个制造业的附加值,而不仅仅是以往的产能扩张。

左世全表示,调结构的目的在于,培养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后者现在需要依靠突破精准制造、绿色制造等方面的瓶颈,进而降低综合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消费质量。通过这十大工程包的实施,旨在增加整个制造业的附加值,而不仅仅是以往的产能扩张。

《中国制造2025》的落地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5月18日,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组织实施10大重点工程,力争通过3年努力,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以上,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5%左右。

分析认为,这是3年内以工程项目为着力点,建设制造强国的具体抓手,其承担着中短期内稳增长、调结构的双重职责,需要在财政支持的前提下,更大地撬动企业和社会资本,共同制造业升级改造的打好组合拳。同时,《通知》首次提出的重大产业基地建设工程有可能成为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控制产能再度扩张的一种途径。

3年内技改投资年均增长15%

重大工程包实施周期为3年(2016-2018年)。《通知》称,力争通过3年努力,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以上,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5%左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工业新产品产值率明显提升,先进产能比重、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清洁生产和企业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知》总体思路与我国经济迫切需要稳增长、调结构的背景密切相关。

在他看来,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以上的目标压力不小,“整个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近几年这个目标稍微高些,不过通过努力也是可以实现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7.0%,而今年前4月规模以上制造业同比增速下降至6.6%。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速从2015年前4月的11.9%开始一路上升,截至2016年前4月,这一增速已经达到15.4%;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已超过了40%。

不过,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认为这一比重仍不够,因为发达国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工业化前后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50%至60%,美国则达到69%。

左世全认为,一年来技改投资增速的上升与制造业面临的成本上升压力有关。制造企业必须投入新的设备,研发新的产品,通过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质量和品牌提升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这是技改投资增长的重要方向。

另一方面,是政策对技改的大力支持。首先是中央财政的引导,以智能制造为例,左世全介绍,2015年智能制造专项资金中央财政拨出10个亿,项目规模大概有二三十个亿;预计今年智能制造专项中央财政拨出资金也在10亿以上。此外,政府通过专项建设基金补贴、贴息的方式对一些创新型、成长型的企业予以支持。

左世全表示,技改投资目标的实现,需要发挥政府对企业的引导作用。“在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的情况下,必须加强财政政策的支持力度,进而撬动企业和社会资本,加快推动技改投资,打好组合拳。”

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主任龚晓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出自政府的技改投资应该作为种子资金,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不能把政府的技改投资变成为一种输血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把“要我投”变为“我要投”。

十大重点工程七项重叠《中国制造2025》

《通知》聚焦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部署了10大重点工程,分别是:智能化改造工程、基础能力提升工程、绿色制造推广工程、高端装备发展工程、关键新材料发展工程、航天航空能力建设工程、电子信息升级工程、质量和品牌提升工程、服务型制造转型工程、重大产业基地建设工程。

左世全表示,工程包时间是3年,近三年是我国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阶段,通过工程包的方式对具体的十大重点领域进行重点支持,是一个阶段性的好抓手。

“《通知》强调的重心不是量的扩张,而是结构的提升,比如产品结构、生产过程的改善。”左世全表示,调结构的目的在于,培养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后者现在需要依靠突破精准制造、绿色制造等方面的瓶颈,进而降低综合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消费质量。通过这十大工程包的实施,旨在增加整个制造业的附加值,而不仅仅是以往的产能扩张。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通知提出的十大重点工程中,有七项与《中国制造2025》的五大工程、十大重点领域的内容是重叠的。

比如,智能化改造工程中包含数字化车间建设、智能工厂示范、验证体验中心建设、传感器及仪器仪表智能化升级四项分工程,这与《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工程内容一致。

高端装备发展工程则与十大重点领域多有交叉,前者包含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机器人提升、高性能医疗器械、现代农机装备等分工程。

新公布的工程包在不少地方将《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内容作了细化。

比如,航天航空能力建设工程中,通知明确提出将重点推动运-12、AG600、AG300、小鹰500、直-15、AC313等一批通用飞机重点型号及发动机和综合航电、机电系统研制、试验验证和客户服务能力提升。

左世全表示,《中国制造2025》是国务院层面提出的制造业未来的中长期规划,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发的通知本身就是短期内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一步。

龚晓峰认为,推出十大工程包旨在在重点领域延伸产业链,推动中国产业向微笑曲线的两端转移,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当中的地位。

之所以选择这些领域,龚晓峰认为,一是它们大多是高端产业,是全球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二是中国已完成39个工业大类的布局,但这些工业都迫切地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需求,中国急需从中低端向中高端攀越。

最后,他认为,中国制造业当前最缺的是“基础”与“核心”两点,需要在基础技术、基础工业、核心技术、重点材料等领域作出重点突破。

产业基地助力传统产业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首次提出重大产业基地建设工程,而这主要集中在产能过剩较为严重的传统产业领域。

比如,石化产业基地建设工程提出,重点建设上海漕泾、广东惠州、宁波镇海(舟山)、大连长兴岛(西中岛)、河北曹妃甸、江苏连云港、福建古雷等石化产业基地。

化工园区(基地)建设工程将加快蒙西、蒙东、准东、伊犁、榆林、宁东、晋北等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前期工作。

钢铁基地建设工程将结合城市钢厂环保搬迁,进一步优化钢铁产业布局,在减量置换前提下,加快推进沿海重大精品钢铁基地建设。

船舶基地提升工程提出,调整提升环渤海湾、长江口和珠江口地区三大造船基地,大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

左世全表示,产业基地建设主要是针对传统制造业,这些产业产能相对过剩,涉及区域广,去产能的同时提升能力,需要更强的针对性。建设重点产业基地是采用“抓大放小”的方式,选取技术实力强、人才基础好、发展实力强的企业作为着力点,进行重点改造。

左世全认为,在产业基地重点发力可以避免过去全覆盖地支持产业转型升级、进而带来产能再度扩张的问题。

“在建设重点产业基地的同时,该兼并的兼并,该倒闭的倒闭,这是一种引导产业集聚的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在整体上符合调结构的方向,因为结构不仅是产业结构,还包括产业内的企业结构和市场结构。”

龚晓峰则认为,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传统产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后者是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最重要的支撑。因而不能只追求发展高精尖产业,而更要注重盘活传统产业。

在他看来,打造重点产业基地一方面可以形成产业集聚,通过规模经济把产业做强;另一方面,一定程度的集聚可以延伸产业链,进而增加活力。“传统产业国企的比重很重,延伸产业链可以吸引更有活力的经济成分参与到这些产业中来,打通产业链的上下游,协同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增加全产业链活力。”

此外,重大产业基地建设工程还包括产业转移承接分工程,通知强调,要推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建材、家电、纺织等行业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转移,增强产业承接能力,建设一批产业特色和优势突出、产业链协同高效、核心竞争力强、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左世全表示,产业转移承接工程,更多的针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环境压力较大的产业。他表示,我国区域发展不均衡,从长远来看,并不希望过快地将这些产业转移到国外,因而需要通过政策引导这些产业在国内转移。

责任编辑:任洪亮  029-873623938

钢谷电商微信二维码.png


声明:该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布谷资讯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