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供给侧改革 多举措推动有效需求
在“十三五”开局之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成为引领发展新常态的抓手,也是全国两会上的一大关键词。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圈定,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而会同退休养老京津冀等领域的供给侧改革都将成为本届两会的焦点。
降税费 如何有的放矢
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实行减税政策,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并再次强调加快财税体制改革。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郭杰早在三年前就提出了“结构性减税”的概念,在他看来,减税降费首先要减总量,卸掉各行各业身上的部分税费负担。另外,是否减降税费也不能一视同仁,比如对一些环保方面的投资额所得税就可以适当减免。
而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则表示,减税不能只提总量,一定要落实到减什么税、减谁的税。“本轮供给侧改革强调要减企业所得税,企业缴税也确实是我国税收收入的主体,针对企业减税就要研究清楚减免哪些税种才能真正为企业减负,而不要‘一锅煮’、‘一勺烩’。”高培勇说。
不过,减税降费也不能期望“一口吃成个胖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就建议,减税必须要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可以先给那些小微、新兴企业更大力度的减免。与此同时,还可以合并一些税种,并对缴费偏高的领域进行适当调节。
实际上,此前就有学者多次提出应降低养老保险费率为企业减负,但也有分析指出,就现在养老保险的运行状况而言,一旦大幅降费率,基金的收支不平衡也将愈演愈烈。
去产能 如何平稳过渡
在供给侧改革中,去产能一直是重中之重。在砍掉过剩产能中,钢铁、煤炭两大产业成为最先发力点。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最新表态中称,化解过剩产能将造成一部分职工被分流安置。据初步统计,煤炭系统涉及约130万人,钢铁系统约50万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伴随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传统产业受到一定冲击、部分产业工人在短期内面临调整已经成为必然。建议相关地区和国家有关部门对面临失业或潜在失业人员数量进行调查统计和科学预测,并在此基础上提早制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具体应对措施办法,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
“人员安置是去产能能否顺利推进的一大核心问题,在做好内部安置、转岗培训等工作之余,政府也必须要起到兜底作用,”徐洪才说,“另外,产能的减法一定要和新经济增长点的加法一起做,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要补服务业、高科技等领域的短板。”
去库存 如何增加有效需求
自2月以来,短短20余天里,央行、发改委等10多个部委相继出台了五项重磅措施,几乎每周都有楼市政策出台。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房地产分会会长陈保存表示,化解房地产高库存,如果着眼于短期效果,主要从需求侧制定措施,比如货币、金融、财税等,很可能进一步降准减息,刺激需求推动存货的消化。他认为,两会去库存的讨论可能涉及放松限购令等刺激房地产发展的措施,并可能谈及房地产税制的整体改革。
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一口气推出包括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鼓励各方购买库存商品房出租、鼓励房企降价等措施。但在陈保存看来,一二线城市的库存压力较小,中央会议上提出的大多数去库存政策方向主要针对三四线城市,尤其是库存量较大的商业地产领域。针对上述情况,三四线城市去库存需要加快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
养老 新模式如何落地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进入供给侧改革时间且快步前行的养老,同样值得期待。在业内看来,以房养老就是供给侧改革下的养老产业发展新模式。2014年,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以房养老试点的指导意见》,让传言已久的以房养老从概念变为现实。
今年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保监会仍然明确表示将进一步扩大以房养老试点范围,并确定了配套政策完善时间表,明确今年将会同相关部委,逐步完善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配套制度。专家表示,在今年的两会期间,配套制度的制定进展,尤其是保监会将如何助力以房养老越过市场寒冬势必会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此外,各级政府近年来频繁提到的“医养结合”,也被看做是会成为主流操作方向的新热词。在业内看来,医养结合实现的瓶颈之一就是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者社区内医疗机构未获得医保资格。对此政府已经有所注意,北京等地已明确为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获得定点医保资格开辟“绿色通道”,让这些机构不用再长期排队等候医保申请。
京津冀 如何补齐短板
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一直面临多项挑战,既要通过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清理北京市内的过剩产能,也要推动产业及技术转移补齐津冀的产业短板。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供给侧改革目标一致,步调相符。
“过去由于京津冀行政区划的阻隔,三地的产业基本是各自为政,虽然先后有环渤海经济区、首都经济圈等战略,但都未达到预期效果”,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随着2014年国务院牵头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北京相当一部分层级较高的产业转移至天津河北等地,帮助当地淘汰过剩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此外,大量人口的疏解也带动了津冀服务业的发展。”他认为,接下来,京津冀协同发展越深入,三地供给侧改革的步伐也会更坚实。
谈及未来京津冀发展仍需补齐的短板,赖阳认为,目前三地在产业环境、执法标准等方面仍有差距,如何尽快统一是应思考的问题,“另外,京津冀地区管理人才观念方面也存在不小落差,需要北京主动为河北、天津提供人才交流与培训”。
责任编辑:任洪亮 029-83623938